流通和商超有什么区别


2025年,零售业格局的变革与菜市场的崛起

一、民生基石不可或缺

据商务部数据,全国的菜市场承载了70%的农产品流通任务,是实实在在的“菜篮子工程”的核心。自2021年起实施的“菜市场升级三年计划”,已投入超过十用于智慧化市场的改造。在海南、浙江等地,已有近七百个市场实现了“五化”(具体指哪五化,文中未明确说明,但通常指的是现代化、信息化、智能化、绿色化、人文化等方向)。

二、小农经济的最后阵地

我国有2.03亿小农户生产的农产品,其中90%都是通过菜市场流通的。有一位社区菜贩分享道:“虽然超市需要稳定的货源,但我的菜每天都是直接从农户那里采收,确保新鲜不隔夜。”

三、利润战与策略之辨

在零售市场上,永辉超市因盲目跟随社区团购的价格竞争,导致其2024年的净利润骤降了217%。相反,菜市场的摊主们运用灵活的价格策略,根据顾客情况调整价格。如给熟客打折、对砍价高手赠送小礼品等,既保证了利润又增强了顾客的粘性。

四、新鲜度的生死较量

在超市中,为了保鲜往往需要进行预冷处理。但在菜市场上,凌晨三点还在现杀的鱼鳞片上还闪着光。超市标榜的“当日鲜”叶菜,实际上可能是凌晨采摘、上午才进行包装的。一位餐饮业者表示:“高端餐厅的食材大多来自菜市场,因为超市的菜‘缺乏灵魂’。”

五、社交与文化的精神家园

在沈阳某菜市场,每天有三千名银发顾客光顾,其中70岁以上的老人占比高达42%。他们不仅是为了买菜,更是为了在这里进行社交活动。菜市场还是饮食文化的活态博物馆,从南方的鱼茶到北方的镜糕,再到四川的串串香,都是地方美食的基因库。

六、智慧化与多元化发展

浙“五化市场”引入了电子溯源秤、智能导航系统等技术手段,使得年轻用户的占比从18%提升至37%。上海某菜市场结合“美食工坊+社区食堂”的模式,使日均客流量翻倍增长。北京的社区菜场还增设了老年活动中心,成为“15分钟便民生活圈”的核心节点。南京的菜市场还推出了“网红摊主孵化营”,教授摊主如何通过直播平台销售商品,使得头部摊位的月流水从三万增至十五万。

超市与菜场各自满足着城市商业生态中的不同需求:超市满足了效率需求,而菜市场则满足了情感与文化需求。在资本退潮后,菜市场正用其“温度服务+文化认同”重建用户心智。正如某餐饮品牌创始人所言:“菜市场的价值是无法被取代的,因为有些东西,只有在这里才能找到那份独特的烟火气。”

那么你认为菜市场还有哪些未被发掘的“隐形价值”呢?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观察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