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对孩子的生日感言


我的观点变化与心路历程

我从不曾设想过,父母的爱,竟然并非无条件的。

今年生日那天,我回到父母家共进晚餐。母亲从保险柜中取出那本房产证,细心地擦拭着,突然间,她语出惊人:“你命好,若家中有个哥哥弟弟,这些又怎会轮得到你?”阳光透过纱窗洒在房产证的烫金文字上,我握着咖啡杯的手不禁一僵。直到我才恍然大悟,原来我所拥有的并非父母无差别的爱,而是一场“性别筛选”的幸存者奖励。

我出生在90年代,恰逢计划生育实施。在我成长的那个小城,重男轻女的观念根深蒂固。我的出生令爷爷奶奶失望透顶。我的父母,父亲是企业小有职位的领导,母亲是中学教师,他们受过高等教育,却仍无法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

“你要比男孩更出色。”这是我童年听到的最多的一句话。六岁那年,我开始了奥数的学习之旅。教室里的冷气开得很大,我冻得瑟瑟发抖却不敢言说,因为母亲在窗外注视着我。回家的路上,她拿着我的成绩单说:“要是你的成绩能进前三名,就可以学画画了。”而我身边的朋友们却都在以男性孩子为荣。

高夜,我突发高烧至39度。父亲带我去医院打点滴时曾对医生说:“能不能开点重?这样明天考试更有力。”那时我才明白,父母对我考试所持的态度与我性别的联系何其密切。

挂上点滴后,我望着液一滴一滴落下,与我的眼泪节奏出奇地一致。那一刻我明白,在父母的眼中,我的价值始终与我的性别紧密相连。

大学毕业后我在上海工作,父母为我买房时毫不犹豫地掏出了他们的积蓄。然而当我带回男友时,因为彩礼问题引发了争执。母亲的话让我:“我们对你付出的这一切都是有代价的。”

去年过年期间的一场家族聚餐更让我觉得惊心。亲戚们的儿女各自得到的待遇大相径庭,只有我在努力争取、证明自己值得被爱。我看到了许多和我一样的人在家庭中面对同样的问题和压力。

回到家中与父母交谈时,我发现了他们也在这场“性别观念”的战斗中犹豫不决。他们曾经为生二胎而犹豫不决的过去让我如坠冰窟。我本以为独生女的身份给了我更多的爱与照顾,没想到也只是家人对于男孩观念的一个疏忽所引发的结果。

上个月帮助父母整理旧居时,我找到了一本尘封的日记本。小时候我写下的话仿佛回响在耳边:“今天数学考了满分了!我终于看到爸爸对我的爱!”看着那页纸我瞬间泣不成声。

在这个爱的竞赛中,我终于长大了。我开始明白自己的价值并非取决于父母的期望和压力而是来自于我自己内心的坚定和自我认同的肯定。昨天我与父母谈话后做出了决定:“那些钱我算借的三年内一定还清。”看着母亲错愕的表情我反而感到轻松许多因为我知道我可以开始为自己的生活做出选择而不是被别人的期待所驱使了。

当我走出小区的时候阳光正好天空清澈透明好像我也开始了新的人生阶段放下所有的重担走出了旧有的“性别的束缚”。从这一刻起我决定不再小心翼翼地在别人的期待中生存我会成为自己的创造属于自己的价值和生活。我希望我的故事能够鼓励到更多像我一样的人我们不应该被标签所定义我们应该勇敢地追寻自己的价值和梦想因为我们值得被爱只因为我们是我们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