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瓦普和冬不拉的区别
探索地域文化,聆听地方特色的音乐与舞蹈,是感受一个地区独特魅力的直接途径。新疆,这片多元文化的土地上,不仅居住着,更有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和蒙古族等众多,各自孕育出独特的地方色彩。在这片多彩的之土上,特色乐器如星辰般闪耀。
一、弹拨乐器的绚烂之音
1. 冬不拉
冬不拉是哈萨克族普及率最高的拨弦乐器,身长约1米,音箱常以松木、杏木、核桃木或桑葚木制成。其琴弦多以羊肠制成,现已升级为专用弦。冬不拉有三角形和瓢形两种外形,各有千秋,为哈萨克所钟爱,常用于自弹自唱伴奏。
2. 都塔尔
都塔尔是尔族钟爱的传统弹弦乐器,名字源于波斯语“dutar”,意为两条弦的乐器。它长约1.3米,形状像一个长柄水瓢,材料多为自然干燥的桑葚木或果木。都塔尔的音量虽小,但其音色却极为柔美,是尔族人喜欢用来自弹自唱的乐器。
3. 弹拨尔及其他弹拨乐器
弹拨尔历史悠久,是尔族和乌兹别克族的传统乐器。它由桑木或红木制成,音域宽广、音色清脆。新疆除弹拨尔外,还有热瓦普等三种主要弹拨乐器。热瓦普呈半球形音箱,琴杆下端两侧设有鹰翅形木制弯角,易于辨认。而冬不拉、都塔尔、弹拨尔的辨认要点则在于其结构特征和音色差异。
二、拉弦乐器的悠扬之韵
1. 萨它尔
萨它尔是尔族喜爱的拉弦乐器,外形与弹拨尔相似,音色明亮。据史载,早在十四、十五世纪,尔族民间便有了这种乐器。
2. 胡西它尔与艾捷克
胡西它尔是尔族的古老拉弦乐器,曾一度失传,但在20世纪70年代被重新发掘并复苏。艾捷克则起源于古代波斯,现为南疆一带的尔族、乌孜别克族和塔吉克族的拉弦乐器。
3. 马头琴
马头琴是蒙古族喜爱的乐器,因琴杆上端雕有马头而得名。它的声音深沉圆润,历史悠久,从唐宋时期的奚琴演变而来。
三、打击乐器的节拍之韵
1. 达甫与其他打击乐器
达甫是尔族最喜爱的手鼓之一,被誉为尔乐队中的“灵魂”。它鼓框木制,圆而扁平,周围装有许多小铁环,表面蒙以羊皮或蟒皮。纳格纳鼓则是铁铸的打击乐器,常在节日庆典时使用。
四、吹奏乐器的清脆之声
1. 唢呐与乃依
唢呐在新疆又称苏尔奈,发音高亢嘹亮,是演奏古典音乐《十二木卡姆》的重要乐器之一。乃依则是一种木笛类吹奏乐器,采用苹果木、杏木等制成。它清脆的音质与其它新疆乐器交相辉映。
新疆地区的乐器丰富多彩,无论是弹拨、拉弦还是打击和吹奏乐器,都有着独特的韵味和鲜明的特色。欣赏这些乐器演奏出的旋律和声音不仅是一种听觉享受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