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中捞月下一句是什么


今日元宵节,山西省陶寺村的天塔狮舞艺术团正处在忙碌之中。天塔狮舞这一源于隋唐时期的古老艺术,历经过宋元明清等多个历史时期,依旧生机勃勃。2006年,它被正式列入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之中。

视频即将开始播放……

狮舞常在佳节与喜庆的场合中呈现给观众。陶寺的天塔狮舞艺术团的演员们刚刚在外地演出归来,回到家乡后就立即参与到了本地的元宵节社火表演中。天塔狮舞的表演平台,巧妙地由乡村中常见的长板凳搭建而成,最高处由29个板凳叠起共15层。在领狮人的引导下,两只大狮与四只小狮共同向着9米高的“塔顶”奋力攀登。在这样的“板凳舞台”上进行表演,舞台的稳固性显得尤为重要。

尽管当天的气温降至零下10℃,但演出现场周围依然了众多热情的观众。在领狮人的带领下,两头大狮通过塔台底部的孔洞攀爬而上,而四只小狮则展现出了“倒挂金钟”、“凤凰展翅”等高难度动作。

在塔顶,两头雄狮威风凛然地进行对头戏耍,为观众带来了视觉的享受和美好的祝愿。

李登山老人,今年已经79岁,自15岁起便跟随当地的舞狮艺人学习。他在传承传统舞狮技艺的对服饰道具进行了革新,从单一的狮舞表演发展为群狮表演,还融合了武术、杂技等元素,设计了如“水中捞月”、“蜻蜓点水”等复杂动作。

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狮舞(天塔狮舞)的代表性传承人李登山表示:“天塔狮舞是我们村的传统节目,虽然没有文字记载,但老人们一代代地口传心授。接下来,我将致力于将其传承给学生们,每个项目都需要创新和突破,只有创新才能赋予其新的生命力。”

2007年,李登山组建了“襄汾县天塔狮舞艺术团”,其演出的范围和场所不断拓展,无论是新年庙会、重大节日还是全国的艺术汇演,都能见到天塔狮舞的精彩表演。李登山还与当地的武术学校、职教中心合作,至今已培养了近200名徒弟,让天塔狮舞得以持续创新发展。

编辑整理:单宏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