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心寡欲的欲是什么意思


有人曾言,养生之要在于节制欲望,因为减少欲望则身体负担减轻,方能有益于健康与养生。但我则认为,虽然节制欲望至关重要,但心灵的净化更是养生之关键。就以清朝才子袁枚为例,他虽然不曾过多抑制自己的欲望,却在追求美食、美景、美文的以一颗豁达开朗的心面对生活。

袁枚虽多次出任又辞官而去,却终是为了实现自己生活理想的随园,这也就是曹雪芹笔下的大观园。他在随园里纵情享乐,品鉴美食、广交朋友、享乐其中。不仅如此,他还广纳妾室,多情又专情。尽管如此,袁枚的生活并未被欲望所控制,他依旧保持着一颗宁静清净的心。他的爱好广泛,人生五十年仿佛神仙般的生活,并最终活到了八十三岁的高龄。

有人认为袁枚之所以能够长寿是因为他纵情于美食、美色、美景与美文之中。然而我则认为,他之所以能够享有高寿的真正原因在于他能够保持一颗清净的心灵。清心寡欲,这四个字蕴深厚的道理。清心与寡欲在汉语中常被并提,意指保持内心的宁静与清净,减少无谓的欲望。正如老子所言,清心寡欲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佛教中也有相似的观点:沉迷于欲望之中的人就像持火炬逆风而行,最终难免自食其果;而智慧之人则会净化心灵而不是仅仅改变环境。这些都说明了清心寡欲与每个人的生活品质息息相关。在袁枚身上我们看到了清心与寡欲的完美结合:他虽然并不抑制自己的欲望,但却能够把握住度,使得外在的享乐与内心的宁静和谐共存。

然而也有人认为清心寡欲不利于人生的快乐与幸福。他们认为人生就是为了享受快乐和幸福,如果失去了欲望或减少了欲望,那么生活的意义又何在呢?甚至有人认为清心寡欲对女性不利。但我认为这些只是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不同而已。在此我们讨论的清心寡欲问题仅限于养生的范畴。至于那些追求寻欢而不顾及生命的人,我们不必过多争论。

对于追求养生的同道中人而言,节制欲望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心灵的净化。只有心灵得到净化才能达到身心的和谐与健康。只有心灵得到宁静与舒展才能远离疾病的侵扰,享受生活的美好与快乐。因此我想强调的是:在养生的道路上虽然节制欲望是一条常见的路径但关键还是要追求心灵的净化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养生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