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爱生命作文300字四年级
在小学语文教育的领域中,深化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并融入个验,始终是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与追求的目标。随着新课程的逐步推进,活动式阅读已然成为了一种新兴且备受关注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将课文读“活”,使他们在阅读过程中能够“动”起来,进而显著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
老舍先生的《猫》作为一篇经典课文,在新课程的目标与任务体系下,其教学意义被重新定义。该文不仅致力于提升学生的情感分析能力以及学习抓住描写特点的技能,而且要求学生在阅读散文作品时,结合自身的生验,用文学语言去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生命的珍视。《猫》单篇的学习目标被确立为:在提升情感分析能力和抓住描写特点的体会散文的价值,扩展整书阅读,让学生在思考与阅读同成长。
本单元的导语“可爱的动物,我们的好朋友”中的“我们”,特指当前的小学生。教学要求中提到的“体会作家如何表达对动物的感情”,其主体也是这些学生。在教学时应减少理性的分析,激活学生的生活积累,拉近他们与经典作品之间的距离。
《猫》在作为课文被选入教材时经过了较大的改动。这种改动为学生提供了比较阅读的机会,让他们能够理材编写者的意图,使老舍笔下的“猫”不仅走入语文教材,更走进学生的日常生活,同时在写作方面也给予学生感性的认知与启发。
在我的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任务驱动法、小组合作法和情境教相结合的多元化教学方式。通过明确的学习任务指引学生的阅读方向,借助小组合作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并创设如“制作小猫形象名片”、“分享与动物的趣事”等情境,以增强学生的代入感,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中,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进行学习。
活动一:初步探索古怪的小猫。我要求学生预读课文并圈画出描写小猫性格的关键词句。通过小组讨论,学生需要思考:文章是如何具体描写小猫性格古怪的?作者对小猫的态度如何?在分享与交流中,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小猫的性格特点以及作者的写作技巧。
活动二:为小猫设计形象名片。此活动要求学生归纳小猫的外形与性格特点,并梳理出作者从外形到性格再到情感的写作逻辑。这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也让他们在设计与分享的过程中提升了写作能力。
活动三:记录“我与动物的趣事”。我引导学生模仿《猫》的写作逻辑,介绍自己喜欢的动物。通过写作与分享,学生不仅学会了如何描写动物和表达情感,也培养了他们的语文素养。
通过这些活动式阅读的教学实践,《猫》这一课的教学不仅践行了新课标的理念,也有效提升了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让学生在轻松、有趣的学习过程中,感受到了语文学习的乐趣与价值。
(作者单位: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