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族舞蹈的三个基本动律
羌族舞蹈盛宴《尔玛之韵》
四川新闻网成都消息(文/张晓晨),成都8月23日消息——深入羌族,舞蹈魅力展现。在羌族之地,有三个不为人错过的珍宝:羌绣、羌乐、以及神秘的羌族舞蹈。因着羌族舞蹈表演机会的稀少与传承方式的古老,外界对它的了解愈发减少,真正的羌舞精髓愈发难觅。在西南大学新校区新星剧场,一场羌族舞蹈教学成果展却为我们揭开了这一神秘的面纱。
8月22日晚的这场盛会,标志着由西南大学主办的艺术项目《羌族民间舞蹈艺术人才培育》圆满收官。此次活动不仅增添了32位具备表演、创作、教学能力的羌族舞蹈人才,更将羌舞的魅力展现给了世人。
演出后,领导们亲切慰问并鼓励了参与的学员们。
在《羌族民间舞蹈艺术人才培育》教学成果展中,主要呈现了三大部分:原始素材的展示、课堂教学成果展示以及创新作品的演绎。
原生态的羌族舞蹈,取材于茂县地区的《月影摇曳》、杂谷脑河流域的《鸟儿啾啾》和《举足轻盈》,岷江流域的《金色枝条》等,学员们凭借采风得来的元素与对当地文化的理解,结合西南大学教师的指导,编了令人陶醉的舞蹈。这些舞蹈不仅是羌族村落的传统内容,更是羌族文化的瑰宝。
《羌族民间舞蹈艺术人才培育》项目得到了艺术的大力支持。这一项目通过专业解析,将羌族舞蹈动作细分为男班七个动律组合和女班九个动律组合,共十六个组合,为羌舞的教与学带来了专业化、标准化的新局面。这不仅能提升教学质量,还能有效传承羌舞的精髓。
除了理论教学,该项目更设立了专家师资团队及举办了多阶段的进修课程,以实战为主,与当地的实际结合紧密。从2016年开课至今,这一为期两月的课程部分已成功结束。全国各大中专院校、文艺院团以及羌族地区的文化部门均有参与此次培训的学员。他们均是热爱羌舞文化、有着一定专业素养的舞蹈工作者。
其中,《尔玛姑娘》等作品尤为引人注目。《尔玛姑娘》作为此次进修班的女学员表演项目,一袭白衣银饰下的柔美舞姿仿佛云端的仙子;而男学员表演的《羌魂燃烧》,展现的是他们坚韧的精神与刚健的身姿,充满威武之气。两个作品的诞生与演出都是为推动羌舞文化传承与发展所做的努力。
西南大学艺术学院舞蹈系李瑾表示,羌族作为四川独有的少数,其舞蹈历史悠久且内涵丰富。为了更好地保护与推广这一文化瑰宝,不仅需要保留传统内容,更要创新与传承相结合。《尔玛姑娘》和《羌魂燃烧》等新创作品应运而生。这些作品都得到了艺术的支持,并将陆续进入各大院校进行巡回演出。
当晚的文化部民间文艺发展中心强也亲临现场观看演出。他高度评价了短短两个月内所取得的成果,并指出民间舞蹈在同质化日益严重的今天,需要更多如这样的进修班来加以保护和传承。他认为这样的培训应当常态化进行,为民间舞蹈注入新的活力。
此次《尔玛之韵》展演不仅仅是对人才的锻炼与选拔,更是对传统与现代完美融合的体现,期望在未来能有更多的优秀舞蹈家和文化传播者去守护并发展这些艺术的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