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的等级划分标准


在武艺林中,跆拳道具有从黑带到红带到蓝带等多种色彩缤纷的等级体系,与此围棋以段位制度巧妙地衡量了棋手们的能力层次。现如今,“的宠儿”乒乓球也即将拥有自己的一套技能评定标准。

在某个阳光明媚的上午,乒乓球运动员技能水平评定标准的研讨在体育总局乒乓球羽毛球运动中心火热展开。研讨会上,深圳大学、广州体育学院和乒乓球学院分别展示了他们精心设计的评定体系和测试方法。

深圳大学提出了一种以陪考对打和考生发球为主的评定方式,这套体系针对从初学者到体校水平的广大人群,采用“三级九段制”。初级(1、2、3段)包含五个考核指标;中级(4、5、6段)则有七个考核指标,而高级(7、8、9段)则有八个考核指标,最终根据总分来决定段位。

广州体育学院的评定方法则包括陪考对打、发球机供球和考生发球三种方式,强调基础技术的掌握、基本旋转和基本步法的学习。评定内容分为预备级和从一级到九级的不同级别,其中六级相当于专业三级水平,九级则对应专业二级水平。

乒乓球学院的施之皓团队成员黄文文也分享了他们的评定体系。该学院在制定过程中邀请了队教练员、学者、乒乓球教师、教练以及中小学生进行多轮讨论和测试。他们的定级采用“三等九级制”,旨在满足不同水平人群的需求,包括兴趣提升、技能提高和专业衔接等不同层面。

黄文文补充说:“现今的要求学生掌握一到两项运动技能,体育素养水平已然成为评价学生学业成就的重要指标。学校体育课程与教学的成效需要技能标准的,而社会化青少年体育培训也需要标准的引导。这就是我们提出乒乓球技能评定标准的背景。”

前一天的下午,在乒乓球队训练馆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演示活动。九名考生、三名考官和两名陪考在三张球台上展示了这三种不同的评定体系,每位考生都体验了全部三种测试方法。

其中一位参与体验的十一岁小选手杨文博表示陪考时的测试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而另一位同龄的吕涛则认为机器发球的测试虽然累但很公平。参与体验的考生中不仅有年轻的中小学生,还有两位头发花白的资深乒乓球爱好者,其中一位还受邀参加了次日的研讨会。

在研讨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乒协代表和乒乓球队教练们各抒己见,普遍认为制定一个统一的乒乓球技能评定标准能更有效地普及和推广乒乓球运动。他们建议通过一个综合人为陪考与机器评估的方式来进行技能评定,以避免单一方式可能带来的不公和漏洞。

体育总局乒乓球羽毛球运动中心原副程嘉炎建议组成一个由多个单位参与的评定小组,在全国多个地方进行试点工作。他表示未来这个标准的不仅有助于国内乒乓球运动的推广和发展,还将为国际乒坛上争取更多的话语权。

体育总局乒乓球羽毛球运动中心副张晓蓬总结说:“三个单位的工作都十分出色,今后我们将继续努力研究出更加客观反映运动员竞技能力的技能评定标准。除了技术上的评定方法,我们还将探索战术和体能方面的评定方法,以带给乒乓球爱好者更好的心理体验。”

编辑:g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