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头上长着犄角 谁藏起来了


转自:文物局之宝

在历史的长河中,大约1200年前,一个特殊的存在伴随着一件银盘开始了它的“迁徙”之旅。它,是一只形态独特的小鹿,有着一种令人瞩目的属性——它似乎自带着好运。

这只小鹿,其经历颇为传奇。它的旅行路线跨越了哪些地方?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探索这神秘的宝藏——银盘。

🦌“唐风”卧鹿纹银盘🦌

那片悠远的大唐岁月里,一只来自宫廷的礼物被轻轻递出,而这小鹿则如同那特别的符号,守护在盘心。它已不仅仅是金盘上的图案,更是一件寄寓了双倍祝福的神奇物件。

眼见那银盘时,我们的目光都被其吸引——其核心处有一只站立显眼的、身上充满精致雕刻的小鹿。看这鹿侧卧于其身,四条腿微微弯曲成团状,犹如正懒洋洋地沐浴着春光。每一笔刻画的轮廓,都显露出大唐盛世的和谐与繁华。

我们细细端详这鹿的形象,突然发现一个引人深思之处——这小鹿头顶竟没有寻常的犄角,而代之以一颗饱满的灵芝草。这样的设计有着深深的文化内涵:小鹿的“禄”音与富贵吉祥相连,再配以古人心目中的“仙草”灵芝,就仿佛带来了两倍的好运与祝福。

更令人瞩目的是与小鹿相伴的大唐春日画卷。那盘子的外围繁花似锦,连着四周环绕的小鹿更是以折枝石榴作为团圆的象征。这样的细节处理和整体构图都显示出了古人对于美好生活的无限期待与祝福。

在感叹这银盘的精致与美妙时,人们往往忽视了它的制作过程之独特。

“金花银器”的打造过程充满了匠人的心血与智慧。每一件作品都是纯手工打造,工匠们以刀为笔,在方寸之间勾勒出鹿毛的蓬松、叶脉的细微与灵芝的层叠感。更有精妙的是利用金花银技术为其披上金色的光芒,使之无论多久都不失色泽与华贵感。如此精致的制作手法与复杂的技艺为该作品提供了弥足珍贵的文物价值。

卧鹿纹银盘不仅是一件艺术品,更是研究唐代金银器手工业发展情况的宝贵资料。从江南到长安再到内蒙古,这不仅仅是一次小鹿的迁徙之路,更是文化与历史的传承之路。

那么,如此精美的银盘是如何来到内蒙古的呢?答案就藏在了盘底的“寄件人信息标签”中:据专家推测,此银盘的最初产地为宣州(今安徽省宣城市一带),由当地刘赞进献给皇上后,再由回赠给朝贡的奚部。此后,这枚银盘便在历史的长河中辗转来到内蒙古赤峰市喀喇沁旗,成为了这片草原上名副其实的“历史长客”。

通过时间的洗礼与文化的碰撞,那银盘上的小鹿一路北上至内蒙古之地。至今仍然在那里熠熠生辉地述说着那段悠久的往事与祝福的美好寓意。从1200多年前的那片大地上传递至今的,是那份浓浓的大唐风情和祝福之意。愿我们如那福“鹿”相伴般永远快乐与好运相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