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花有意流水无情完整诗句
人生的诗意探索
人生应该是一段追求美丽的旅程。在这繁忙的世界里,静下心来,读一首诗吧。
故事篇章
今天我们要讲述的诗人,名为刘昚虚。这个名字中的“昚”字虽然不常见,但与“慎”字同音同义,因此后世也常称之为刘慎虚。
刘昚虚生活在盛唐时期,现今看来他似乎是个不太被提及的诗人。但在唐朝那个时代,刘昚虚的名气是相当大的。
他大约出生于开元二年,正值盛唐的鼎盛时期。年仅20岁就了进士,两年后又一次吏部宏词科考试。随后,他接连被任命为几个从九品的小,其中包括为皇太子校勘经史和为崇文馆校书郎等,为皇亲国戚的子侄们校勘典籍。
他的仕途似乎并没有继续辉煌下去。看起来,这位少年天才最终还是有些失意。
正如“不幸诗家幸”所言,他的诗歌在当时备受重视。殷璠编选的《河岳集》收录了24位诗人的作品,其中就包括刘昚虚的11首诗歌。
诗篇欣赏
在刘昚虚的诗歌中,有一首因为被选入《唐诗三百首》而格外著名。那就是《阙题》。
阙题也可以理解为无题,但与李商隐的《无题》不同,刘昚虚的这首《阙题》是因为诗歌的名字并未流传下来,故以阙题称之。
其诗曰: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
这首诗描绘了一次山野之旅,是刘昚虚探访一位隐居山谷的朋友时,记录下的所见所闻。
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略窥刘昚虚的创作风格。他的诗歌清新自然,流畅婉转,于平淡中透露出余韵,令人陶醉其中。
刘昚虚非常善于运用留白的艺术手法,这也许也是后人喜欢将他的诗歌与画作相提并论的原因。
那么,他是如何运用留白呢?让我们一句一句来解析。
首句描绘了诗人旅程的起点,站在山脚下眺望蜿蜒的山路,仿佛这条路一直通向白云的尽头。这里形容友人的山居之深,也暗示了诗人对友人的向往之情。
“春与青溪长”,描述了山脚下的小溪和周围的春日美景,一路延伸消失在山林之中。
接下来的诗句中,诗人顺着溪水继续描绘。落花随溪水漂流,芬芳四溢;而后是描述友人的居所——大门前有山路通达,深柳掩映下是读书堂的所在。这里通过对比展现了友人超脱俗世的雅趣。
最后两句,“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描述了阳光穿过重重绿荫洒在幽静之地,清幽的光辉映照在诗人的衣襟上,营造出一种清冷而美丽的意境。
读完这首诗后,或许你会觉得有些意犹未尽。诗人在描述风景时洋洋洒洒,但与友人相见的细节却只字未提。这正是他运用的留白艺术手法,留给读者更多的想象空间和意境余韵。
刘昚虚的诗歌虽以写景为主,没有直接抒感,但景中已含情思。他高洁的情操、对隐居读书生活的向往都已融入这美丽的景中了。
文中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你的关注与评论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感谢你阅读此文并关注“空青诗词日历”,让我们一起探索更多诗词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