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书好句品析摘抄
孩子读书的负担与作文的写作
我身边有不少朋友的子女正在小学阶段,他们经常提及老师布置的一项作业:每天要求孩子从读过的文章中摘抄“好词好句”。家长们感到疲惫,孩子们也视此为重压。他们向我询问:“真的要经常积累好词好句才能写好作文吗?”
完成摘抄“好词好句”的作业,实际上是一件颇为痛苦的事情。阅读,不仅要摘抄;而且,读书也要摘抄。这使得许多孩子觉得,阅读已经不再是原本应该带来的快乐,而变成了一项需要费尽心思寻找“好词好句”的差事。
老师的初衷无疑是希望借此提升学生的作文水平。诚然,写好作文需要增加阅读量并积累足够的词汇和语汇。但强制性地要求孩子抄写“好词好句”,立刻就将阅读变得功利化,扭曲了孩子们的阅读体验。这对一个正在接受教育的孩子来说,无疑是一场灾难。
我的女儿曾经历过一次写作文的经历。老师布置的题目是“帮妈妈做一次家务”。由于平时女儿做家务的机会不多,为了完成这篇作文,她紧跟在我身后忙碌起来,并将整个过程细致地记录了下来,其中包括我因她粗心而责备她的细节。
写作过程中,老师的写作能力和审美水平至关重要。它们不仅决定了孩子们的写作态度,还影响了他们观察、理解和表达世界的意愿,甚至对一代人都有深远的影响。遗憾的是,现在的许多老师并不擅长写作,他们的指导方式令人费解。
如果我们深入探讨所谓的“好词好句”,会发现背后隐一个逻辑前提——词语有优劣之分。既然如此,那么是否也应该存在“坏词坏句”呢?对于“坏词坏句”或“庸词庸句”,我问过老师,但他们也难以解答。事实上,同样的句子在不同的语境中效果可能截然不同。
遗憾的是,现在越来越多的孩子都在积累“好词好句”,并将这些词句堆砌成作文,这样的作文竟然还能获奖。例如,我在一本杂志上看到一篇获奖作文,其中不乏一些华丽的描述:“路边的花儿竞相开放,如同展示着曼妙身姿;公园里的花儿更是艳丽无比……”这些虽然是好句子,但它们真的是孩子的视角和观察结果吗?这样的作文更像是一碗由华丽词藻堆砌而成的“烩面”。
作文写不好的原因,首先是孩子读书少,其次是孩子不会读书。要让孩子学会与书中的角色对话、理解故事的结构以及修辞手法如何为故事服务,并鼓励他们自由运用自己的语言,这样才能创作出真正的妙文。在所有孩子的真实作文例子中,阿城在《孩子王》中记录的那篇作文最让我动情。它没有华丽的词藻,却真实地反映了生活中的点滴。
读这样的文章,我们仿佛被放在溪水边的一件衣服,作者的情感就像溪水般从我们体内流过。这样的句子如同敲打衣服的,一下下敲打在我们的心坎上,带走了我们内心的杂念,让我们变得更加纯净。
-结语-
编辑整理丨杜普
希望每个孩子都能在写作中找到自己的声音,用最真实的语言记录生活的点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