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爷山设计logo


在青海西宁各大超市及蔬菜水果市场,我们常常能见到带有“大通”标志的农产品,这得益于大通土族县在农业领域的卓越发展。该县作为我省的重要农业大县,“十三五”期间农业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粮食生产持续增长,高效设施农业的数量和质量均有显著提升,同时也带动了农民收入的快速增长。

近年来,大通县在推动绿色循环优质高效特色蔬菜产业项目方面进行了大量创新和努力,特别是在用有机肥替代化肥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如今,大通县的蔬菜供应量已占到青海省的20%,其蔬菜产品也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认可和喜爱。

绿色蔬菜成为了大通县的一丽名片。在省城超市的蔬菜柜台,各种标有大通“老爷山”标志的蔬菜整齐摆放,深受消费者喜爱。工作人员会向顾客介绍这些没有使用农和化肥、口感极佳的大通绿色蔬菜。

为了进一步推动绿色循环优质高效特色农业的发展,大通县实施了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县项目。该项目在种植园区广泛推广并充分利用有机肥,提高了蔬菜的品质。大通县还大力发展绿色高效农业,通过实施绿色循环优质高效特色蔬菜产业促进项目,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提高农业的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在大通县,有机肥的推广使用已经取得了质的飞跃。县为使用有机肥的种植地提供了相应的补贴。农民们反映,自从使用有机肥后,蔬菜的口感和品质都有了明显的提升。大通县还了多次培训课程,教农民们如何更好地使用有机肥进行种植。

大通县的蔬菜产业已经形成了品牌效应,其产品不仅在本地市场广受欢迎,还销往全国各地。通过实施二维码网上质量安全追溯系统,消费者可以更加放心地购买大通县的蔬菜产品。

随着项目的深入实施,大通县的农产品产量和品质都有了显著的提高。通过应用蔬菜良种生产、有机肥替代化肥及绿色防控新技术,预计蔬菜的亩均产量将增加300千克,亩均增收600元。项目的建设还带动了农民的收入,共计鼓了1704户农户的钱袋子。

大通县还在努力探索创新模式,通过循环利用畜禽粪便、秸秆尾菜、农残膜等资源,实现蔬菜产业由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的转变。这种转变不仅提高了蔬菜产品的品质和土壤质量,也使得大通县的农产品更加具有市场竞争力。

如今,大通县已认证了多个绿色蔬菜品种,并登记了两个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通过建立上下游的蔬菜生产体系、促进适度规模经营、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等措施,大通县将特色蔬菜资源转化为竞争优势,多层次、多领域提升农产品的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大通县的绿色循环优质高效特色蔬菜产业促进项目不仅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也带动了农民的收入增长,实现了从增产转向提质的目标。大通县的农产品已经成为了青海乃至全国的一丽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