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宝石花手表值钱吗
延安手表的回忆
记者 徐颖 通讯员 苏丽
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我们熟知的四大珍贵物品:收音机、自行车、缝纫机与手表,成为了那个时代最为流行的一种标志。特别是在喜庆的结婚典礼上,如果能拥有这“四大件”,常常会让人自豪地感叹生活的富裕。随着开放的推进,物质的丰富,这些曾让我们着迷的老物件,已渐渐被淹没在历史的尘埃中。如今,通过“情怀:新手表工业展”再次将我们带回了那段时代。
延安牌手表成为人们讨论的焦点。
9月6日,本报记者走访了即将在武汉博物馆开幕的展览会场。映入眼帘的是各式各样的手表展品870件,它们共同描绘了新手表工业的发展历程。
从收藏家的手中找回历史记忆
强明中是一位来自江苏省的收藏家,他花费了近20年的时间从市场中搜集了这870块曾经属于“奢侈品”的手表。记者了解到,他的工作室里收藏了大量的旧物。很多被搁置已久的手表在他师傅——一个有60年经验的亨得利手表匠人的修理下再次焕发出生机。
手表现身全国各地品牌与风格
展览上,不仅上海、海鸥、宝石花等名牌手表在此亮相,还有北京、天津等地特色的东风牌手表等。各款手表的设计各具特色,形状、表盘颜色、表针造型无一不展现了设计师们的匠心独运。令人瞩目的是,展厅中还展出了由武汉手表厂生产的50多块手表。其中一块表盘上写着“武汉”的手表更是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强明中介绍说:“这是武汉手表厂早期的作品,后来生产的表盘上则写的是拼音‘WUHAN’。”
为何昔日全国皆有手表厂?
展览主办方负责人表示,在计划经济时代,国产手表的需求远超生产能力,“统一机芯”的策略应运而生。通过统一的机芯和零部件,各地能够迅速生产并组装出新的手表品牌,这也为全国各地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武汉手表的变迁与历史
武汉作为的重要城市之一,其手表工业也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1971年投产的武汉手表厂产了众多型号的手表,如武汉、武当、白稽豚等。这些手表的命名背后也蕴的红色历史和故事。例如,表盘上标注的、星火、长征等字样都见证了的发展历程。
从奢侈品到日常用品的转变
强明中感慨道:“曾经购买一块手表需要凭票等候,且需要花费数月工资的积蓄。但随着电子表的普及与价格优势,它们迅速占领了市场。渐渐地,手表不再是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物品。”的确,在那个时代曾盛极一时的武汉手表厂在上世纪80年代也面临着产品积压和亏损的问题,最终退出了市场。在2018年的开放40周年纪念展览中,仍有市民捐赠了他们珍藏的手表作为纪念。捐赠者李先生回忆道:“那时拥有一块手表就是家庭富足的象征。” 如今的今天,它已不再是我们生活中难以获取的物品了。
这段历史的重现与回味不仅仅是对过去的回忆,更是对当今社会的思考与启示。随着科技的进步与时代的变迁,许多事物都在不断地变化与更新。但那些曾经的记忆与故事永远值得我们珍藏与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