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教你言说句子意思


关于吕洞宾的这首诗,您是否能感受到其中的深层含义和诗意呢?

《乾坤未裂》

——唐代高人吕洞宾

乾坤虽未裂开。

万物间的微妙又该如何辨别?

破开混沌的鸿蒙,

其中奥秘,

言说不尽,

知者不言,

不知者亦不语。

妙不可言的诀窍。

真正领悟却难上加难。

知音难寻。

要想理解阴阳颠倒之理,

须得观察月升日落的奥秘,

太阳中藏有月亮,

月亮中也有太阳的影子。

吕洞宾乃修行得道的高人,此诗似乎以天地初分的鸿蒙为引子,论述了道法中的玄妙与诀窍,描绘了知音难遇的境况。

从我自身修行的角度去理解这首诗,我认为吕洞宾的诗词或许是对老子《道德经》某些章节内涵的解读。

《道德经》五千言,本身就是一篇论政文章。后来的人们为了便于阅读或其他原因,将其分章编排,形成了现今的八十一章结构。

在《道德经》第五十六章中,“知之者弗言,言知者弗知”中的“知什么及弗知什么”,正是针对前文中“酓德之厚者,比若赤子”的结论进行的阐述。酓德深厚的人,如同初生的婴儿,无邪无欺,这种状态正是道家追求的至高境界。

这便是文始版本《道德经》第五十五章的内容。在老子所举的实例中,婴儿般的纯真无邪,使得虫蛇鸟兽都不愿伤害他。这就是因为他的和气、精纯、无忧达到了极致。

老子得出结论:“和曰禜,知和曰明,益生曰祥,心使爝曰强”。而在下章中提到的“知之者弗言,言知者弗知”,正是对这种结论的进一步阐述。这也与吕洞宾诗中的“说不知,知不说。妙诀。最难彻,知音世所绝”所表达的意思相吻合。

了解真理的人往往选择沉默,而那些善于言辞的人却不一定真正了解真理。这是为了闭塞言路、心门;收敛锋芒、消解纷扰,以实现心灵的和谐统一。这就是玄同的境界。“不可亲不可疏、不可利不可害、不可贵不可贱”,这些对立面的消除与融合正是天下最为宝贵的道理。

在吕洞宾的诗中,“要识阴阳颠倒”正是对这种玄同境界的体验,“月、日中月”则是对这种境界的生动描绘。这正与老子所言的“不可得而亲疏利害贵贱”相呼应,是天下最为宝贵的体现。

吕洞宾深解《道德经》五千言的奥妙,其诗含义深邃,玄机层叠而出,只有深入修行道法的人才能领悟其中的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