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网名配什么头像好一点


莫言与余华的微信头像引议

4月,一场微信上的文学交流引起了众多网友的关注。其中,莫言在微信公号上分享了与余华的交流经历,并展示了二人的微信头像,这一举动引发了热烈的讨论。网友纷纷留言:“两位大师的头像真是独特”、“看来这两位文坛巨匠也在'冲浪'的一线”。

在莫言为余华散文所写的按语《妙哉此风》中,描述了自己在观看瓦格纳的歌剧《漂泊的荷兰人》时,收到了余华的新作《山谷微风》。这部散文是余华记述今年春节期间在三亚居住时的感受,他以拟人化的手法描绘了那里的山谷微风,并引用了诗人关于风的诗句。

《山谷微风》全文描述了二月下旬,莫余二人离开寒冷的北京,来到三亚过冬。他们住在朋友提供的阿那亚二期公寓里,坐在阳台上,感受山谷里送来的微风。这微风不仅带来了身心的舒适,更带来了心灵的宁静。

作者在文中细腻地描绘了微风的特性,它彬彬有礼,不会像以前在海边所经历的那般。在三亚的海棠湾,他们曾经历过风急浪高,那嚣张的海风让人头痛。而这里的微风却是如此柔和,让人心旷神怡。

三亚的山谷微风有着独特的性格。当它来到敞开式的建筑里,它自由进出,但当遇到墙体的阻隔时,它的自由诉求便表现得尤为明显。这微风有时坦率直白,有时却带有一些暗示和神秘。

对于这种微风,作者形容道:“这决非是杜甫‘细草微风岸’的风,也不是高骈‘水晶帘动微风起’的风。它更不是壮志凌云之风,不会去送别荆轲。它知道自己的微小和普通,因此选择以低调的方式存在。”这种低调的风让作者想起了少年时期在炎热夏天里寻找的穿堂风。

回忆起少年时期的夏天,作者说当时他们家搬到了海盐中学后面,午睡从窄小的水泥床转移到了中学教学楼走廊通风的水泥地上。那时候的穿堂风是自由的,一会儿从这边过来,一会儿从那边过去,让人捉摸不透。而如今这样的风在人工建筑中已经不多见,更多的是从空调中吹出的凉风。

如今的山谷微风给了作者新的感受和启发。它不仅带来了凉爽,还带来了心灵的宁静和遐想。在这微风的吹拂下,作者开始思考人生的意义和历史的变迁。多少豪杰壮士在历史的长河中都会变得无足轻重,就像维吉尔所说的那样:“一丝微风勉强把他们的名字吹入我们耳中。”

在这微风的陪伴下,作者度过了在三亚的时光,也得到了新的创作灵感。这份灵感将伴随着他未来的创作生涯,成为他文学创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以上是全文内容,希望这篇文章能够满足您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