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实人多久能变得圆滑


文/智者之言

俗话说得好,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毫无疑问,这世上的人们总是热爱美好的事物,也都有追求美好的,这原本是无可厚非的。

美并非单一形式存在,它分为内在美和外在美。这也导致了不同的人对此持有不同的观点。儒学崇尚内心之美的光芒,直率的言语也因此得到了青睐。诚然,直言不讳的作风在一定程度上确实让人赞赏。过于直白的言辞也容易冒犯他人。

相较之下,纵横家则更加注重“外在美”的表达。虽然这种看法显得较为肤浅,他们的话语也更加圆滑,但这种表达方式更容易被人们所接受。

不难理解这一点。人际交往中,语言是连接彼此的桥梁。若言语不得体、过于直接或自我为中心,则容易使人失去朋友。这也显得对他人的不尊重。

我们常常不得不学会说些悦耳的话语。实际上,好听的话语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让人不生厌,甚至感到快乐。或许,这正是世俗中高情商的核心体现。

实际上,“修饰言辞”不仅仅是一种语言艺术,更是一种生活的态度和哲学的体现。

智者治学严谨,鬼谷子对此也深有研究。他为了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修饰言辞”,给出了如下定义。

例如,在某些情况下,韩非子坚决反对花言巧语。他认为,如果有功必赏,那么臣子就不敢用虚假的言辞来欺骗君主。智者却认为在某些情况下,适当的“修饰言辞”是必要的。

世间的领导者似乎总是喜欢被认同和赞美。这或许就是人性的体现。正如“上有所好,下必顺焉”的古训所指出的那样,为了迎合上级的喜好,下级往往会采用巧言令色的方式来顺从。尽管这种方式不够仁义,但在职场中却常常是无奈之举。

说到“顺”,就不得不提智者所倡导的说话规则了:“欲说者务必隐度,计事者务必循顺。”也就是说,在说话之前要暗中揣度对方的意图和心思;在做事情时要顺应人心和自然的规律。这就是智者所说的“顺应”的道理。

顺应人情地说出悦耳的话语往往能讨人喜欢;而直言不讳有时则会得人。在智者看来,更多地使用悦耳的话语、减少直率的言语是一种更为明智的选择。这也就解释了为何韩非子等学者会对纵横家的这种说话方式深恶痛绝了。

尽管存在争议和批评但这种说话方式在某种程度上确实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弱者在成长为强者之前必须学会圆融处世这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纵横家深知此道他们明白作为小人物的不易和弱者的难处因此他们更懂得如何顺应人情和世故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当然有人向往桀骜不驯的生活方式喜欢对他人颐指气使但现实是残酷的因为大多数人都是平凡的小人物是路人甲这是无法改变的事实。

不可否认的是现实生活中小人物也有他们的生存之道他们的言谈举止可以直来直去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只要能够接受并应对随之而来的结果就可以了不管是韩非子的结局还是孟子的遭遇都是如此:一个因直言而不得善终一个则一生郁郁不得志这正说明了耿直和真诚是有代价的。

其实无论是顺应人情还是修饰言辞很多时候都是小人物的生存策略他们所追求的不过是一个的机会而已罢了。

相信有些朋友会觉得这样做太虚伪了对此智者表示深刻理解因为在这个冰冷的世界里我们都在为生活而努力但是我们必须承认这个世界的残酷性并不需要去过多论证这一点鲁迅先生早已在一百年前说得很清楚了。

儒家有一句话说得好: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智者亦常提及这句话的意思是我们都应该喜欢美好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