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难教案优秀教案
一、教学引导方向
1. 能饱含情感地朗诵诗歌,通过聆听名家朗读或集体跟读的形式,感受和领会夸张和渲染的表现手法。
2. 听音跟读教学活动中,应使同学们能准确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利用小组讨论和集体朗诵的方式,深入理解“蜀道之难”所指为何。
3. 带领学生体验李白诗风的雄浑壮丽,感悟祖国山河的雄伟壮丽之美。
二、教学内容要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体验和领会诗歌的情感基调,理解并学习李白作品中夸张、渲染的表现技巧。
教学难点:深究理解蜀道“难”之所在,理解作者如何以生动具体的表达展示蜀道之艰难的特色。
三、教学工具及方式
多元教(结合听音训练);朗读法(包含集体及个别诵读);小组讨论法;引导阅读法。
四、教学过程实施
(一)创造情境,新课引入
教师用激昂的语调朗读出首句:“哎呀叹息!这高度太惊人了!蜀道之难,比登天还难。”接着问学生:“同学们,从我的诵读中,你们能感受到这句诗的作者是谁吗?今天我们要再次走进诗仙李白的创作世界……”
(二)初步接触课文,感受情感基调
1. 同学们预先朗读课文,注意音调的高低起伏、语速的快慢及停顿,播放标准的课文朗读音频作为参考。
2.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读后的感受,重点要引导出诗中传达出的蜀道的高山险峻与李白的情感激昂。
(三)深入研读,合作交流
1. 再次播放音频,并提问学生:在欧阳修的《太白戏圣俞》中如何描述了蜀道的难行?诗人从哪些角度展示了蜀道的特点?
- 回答明确:第一部分描绘了蜀道的起源及高山险峻;第二部分借助自然景象表达了壮志悲歌的氛围;第三部分则通过剑阁的险峻描绘了蜀地的战乱与凶险。
2. 针对“蜀道之难”的具体描写,让学生找出相关诗句并探讨诗人如何将抽象的“难”具体化、形象化?
- 明确回答:通过直抒胸臆的叹词、夸张的山高描写以及通过鸟兽的活动烘托出山势之高险。
3. 深入讨论如何通过自然景物表现蜀道的“惊险”?这些景物的描写在全诗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 明确:通过“悲鸟”“子规”等元素的描写烘托出凄凉气氛,表现出人面对自然时的无力感,从而更显蜀道的“惊险”。
4. 针对第三部分的复叹,让学生思考诗人为何再次感叹“蜀道之难”?哪句诗体现了这一点?并探讨剑阁的险要及其在历史上的重要性。
- 明确:诗人通过再现剑阁景象表达对军事叛乱的忧虑,再次强调蜀道之难。剑阁的险要使得它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上易生战乱。
(四)拓展延伸,总结作业
1. 全班集体朗诵诗歌,注意情感的传递与语调的把握。探讨李白的古风诗作在抒情与描绘上的艺术特点。
- 明确:李白善于用散文化诗句表达情感,直抒胸臆与情景渲染相结合,形成奔放的语言风格。
2. 通过展示蜀地的历史地理图片和视频资料,引导学生思考蜀地在我国古代历史地理上的作用和地位。小组讨论后分享观点。
3. 要求学生背诵本诗;课后自学李白的另一首古风诗作《梦游天姥吟留别》,并将其与《蜀道难》的表现手法进行比较。体验李白诗中的抒情方式。
教师资格证及教师考编相关资料咨询可通过添加v信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