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太湖有必要去吗
朱文颖笔下的故事
在太湖边,有一座名叫花山的山峰。回忆起前的往事,我曾两次登上花山。记得那一次是盛夏时节,阳光至极,我登至山腰时已觉金光闪闪;而当临近山顶时,强烈的阳光照射得四周一片白茫茫。那时候,上山的路并不容易走,然而在午后的阳光下,这南方温润的山却有着一种意想不到的峻峭。这种峻峭的印象让我对花山产生了一种与众不同的情感,让我感到一种难以言喻的震撼。多年后,在博物馆看到沈周的画作时,我方才有了些许释然。画中笔墨与结构透露出强烈的威严,虽然描绘的是南方的山,但上面飘动的云雾和潺潺的流水却让我心生敬畏。
再来说说太湖。描述太湖的美丽是件难事。为了说明这一点,我借用了大家熟悉的《红楼梦》作比。《红楼梦》的前半部描绘了苏州街巷中的园林,由日常的喜乐构成:琴、棋、书、画、诗、酒、花,以及生活中的柴米油盐酱醋茶。而当这些喜乐逐渐积累,升华后,便展现了后半部分的太湖。在特定的天气、视角和心境下,太湖展现出了生命与历史的广阔与无垠。
没有太湖,苏州依然美丽,那种精致细腻的美,由一花一叶、一针一线勾勒而成。然而有了太湖,苏州便赋予了生命,变得波澜壮阔、跌宕起伏。人们往往因为西湖而喜欢杭州,相比之下,太湖有时会被忽视。西湖位于市区内,苏堤春晓、曲院风荷等景点触手可及,带着人间烟火的气息。而太湖则有所不同,它让我想起了“死生契阔,与子成说”。太湖充满了人生意味,这样的景物宜入诗、宜为文、宜入画。
还有一年中秋夜,我与朋友们登上了一艘古船。那晚的主题便是“品百年陈茶,听千年古琴,赏明月”。一位艺术家朋友坐在甲板上,或许是因为那晚的茶香四溢、琴声幽远、明月清朗,或许是因为我们已经预知到太湖烟波的浩渺。当琴声悠扬时,突然传来一声沉闷的响声,那位艺术家竟然掉进了两米深的船舱里。
这是那晚最生动的一幕,充满了生活的烟火气,也是离奇而难忘的一刻。太湖总是充满传奇吧?它的美让人看不够、思不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