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花生讲了什么内容
儿时曾读过一篇名为《落花生》的课文,作者许地山,虽文章精妙,但内容已忘却无踪。在我的故乡,人们称花生为“长生果”,而“落花生”的称呼则更被广泛接受。年少时,我曾以为“落”是一个动词,可能是与我们老家常用的“起”或“收”相对应的词,所以也曾想象过“起花生”或“收花生”这样的词汇。但后来才发现并非如此,回想起来,当年的老师也没有完全讲清楚过。
在我那片土地上,家乡人种植的花生被分成了两大类。春季播种的被称作春花生;而夏季播种的则被称为夏花生或“麦茬花生”。顾名思义,麦茬花生是在麦子收割后立即播种的。那时候,化肥稀缺,老农们会精打细算地让土地“休息”,所以每到一段时间,土地就会闲置。收完玉米、大豆和花生等作物后,他们不会立即种上冬小麦,而是等到来年春天再播下玉米、花生等作物。虽然春花生的生长周期长且产量高一些,但因需长期闲置土地的原因而种得不多;相较之下,夏花生由于对土地的利用更加高效,因此种植得更多。
夏花生的收获季节比春花生晚些,大约在中秋节前后。此时的天气适宜收获,人们常在白天连同秧子一起拔出花生,然后运回自家的麦场。到了晚上,他们则开始将花生与秧子分离。我们称之为“shuan花生”,即用手抱着花生的秧子用力摔向一个筐中。
在皎洁的月光下,晚饭后大家都会来到麦场上进行这个活动。有人还会带着月饼,劳累时就会掏出来啃一口。月饼内馅丰富多样,以五仁最为经典。皮脆馅软,但我不大喜欢五仁馅的月饼,因为常常会吃到不喜欢的“青红丝”。至于冰糖的大小和多少则全凭个人喜好。每当发现大块冰糖时,就像中奖般欣喜若狂,会小心翼翼地收藏起来带到学校炫耀许久才舍得吃掉。
夜晚shuan花生的场景是如此美好:秋虫唧唧作响、月色如水洒落;孩子们虽然不舍离去,但还要第二天上学而早早休憩。他们互相倚靠着聊天打闹度过了这一美好的时光。
而日间的花生田也同样充满了欢乐和喜悦:翠绿的花生藤上结满了密密麻麻的小花生球状果实;初时为青涩的绿色果实成熟后则变为深紫色;还有一种小巧玲珑的果实叫做“酸溜”,它们与另一种更大的果实一起生长在田中;这两种植物虽然小但却是那么地引人注目;它们在孩子们的陪伴下茁壮成长到了那个金秋岁月......等待着它们的、也有着我们与那些童年的快乐回忆——只可惜岁月不饶人我也已不再是曾经的我然而也愈发珍视这份过去曾一起成长的故事了。
两篇文章均为记述童年的日常生活片段以及对花生的种植与收获过程的回忆性叙述性文章风格相近且字数相近符合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