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虎妈子吃小孩的故事


古稀之年,一位老妇人的独子被猛虎所食,她心如刀绞,赴诉状。她得到了一只“虎儿子”为她养老送终。《聊斋志异》中记载了这样一个充满情感与道义的小故事。

清朝年间,赵成县有一位年过七十的老妇人,她的丈夫早已过世,只留下一个儿子相依为命。有一天,她的儿子进山砍柴,不幸被老虎所害。

老妇人悲痛欲绝,她哭喊着到县衙。县令无奈地告诉她:“老虎怎能用律法制裁?我亦无能为力。”但老妇人执意不信,在大堂上哭闹不止。县令试图安抚她,但她毫不理会,只好威胁要动罚。看着老妇人年迈无助,县令心生恻隐,便答应为她捉拿老虎以报仇雪恨。

老妇人为了确保县令的承诺,要求他发布捉虎的命令才肯罢休。县令被她闹得无法脱身,只好询问衙役中谁愿自告奋勇去捕虎。一位名叫李能的衙役醉酒状态下挺身而出。县令顾不得治他的,便答应了他的请求。虽然李能事后后悔不已,但他明白这是的权宜之计,也就不再放在心上。

李能醒酒后,带着捉虎的任务去交差。县令原本希望他立功赎,没想到他只是敷衍了事。县令生气地斥责他出尔反尔。李能深感无计可施,只好请求县令召集猎户一同进山捉虎。县令最终应允了他的请求。

李能集结所有猎户,日夜轮班埋山谷中,然而一个多月过去了,连老虎的影子都没见到。因办差不力,他被打了数十大板,感到十分。他到城东庙中哭诉祈祷,不料一只老虎突然闯入庙中。李能吓得,但想到自己可能难逃一死,便闭上眼睛等待。

老虎进入庙中后,没有看其他地方,只是蹲在门。过了一会儿,李能见老虎没有伤害自己的意思,便大胆地向老虎拜了拜。他提出如果老虎害了老妇人的儿子,就请它趴下让他捆绑交差。老虎点头同意,李能便用绳索捆住它的脖子,老虎顺从地任由他捆绑。

李能牵着老虎回到衙门,县令与老虎交流后提出一个条件:如果老虎愿意给老妇人当儿子以弥补行,就可以赦免它。老虎点头同意,于是被解开绳索放走了。

老妇人得知此事后责怪县令为何不杀虎为儿子报仇。县令解释说这是为了她的利益着想。不久后的一天早晨,老妇人打开门发现门口有一只死鹿。她便将鹿皮和鹿肉卖掉以维持家用。

自此以后,老虎经常送来东西以报恩情如果是金钱或布匹就扔在院子里渐渐地老妇人的生活变得更加富裕起来她不再痛恨老虎反而心存感激之情岁月流转几年后老妇人离世而终老虎在大声吼叫引起了邻居们的注意他们纷纷赶来发现老妇人已经去世而他们的心中也充满了对她的哀思与缅怀此时只见那只忠诚的虎正在房前悲伤地呼唤它的“母亲”。在为其举行葬礼时人们发现老妇人的积蓄足以办一个风光体面的葬礼他们修好了坟墓妥善地将老妇人安葬了回去。

这时那只曾经救过老妇人的虎突然出现并在坟前大声嚎叫像是在告别一样。邻居们被它的情感所感动便在东郊立了块“义虎祠”以纪念它的恩情与义举。尽管老虎的本性是凶猛的食肉动物但它在危难之时信守承诺为老妇人养老送终展示出了一份真挚的情义也算是有情有义之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