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家访十大必问问题
近期,下沙地区的中小学幼儿园老师们正忙碌于一项重要任务——家访。
对于一些新生家长而言,由于对家访的流程和目的不甚了解,当得知老师即将来访时,他们内心充满了焦虑。陈女士就是其中一例,她的女儿即将在九月入学念一年级,对此她异常紧张:“我该说些什么?万一说错话,老师会不会对孩子的印象不好?”
那么,家长在家访时应与老师谈论哪些内容呢?老师们在家访中又主要关注什么呢?为了解答这些问题,记者特地向那些有丰富家访经验的家长和班们请教了一番。
家长建议:坦诚交流关于孩子的信息
沈先生是一位有着多年接待家访经验的家长,他的儿子晨晨今年上六年级。沈先生表示,与老师交流时,最重要的是坦诚布公,面对面地交流。他强调,除了孩子的学习情况外,他还非常关心儿子的性格表现、课堂表现以及如何改进写作等教育方法。沈先生也曾因为家访中的一些发现,而决定为孩子拓宽生活圈。
杨先生则是即将送儿子入读学正小学一年级的家长。他首次接待老师家访时,详细地介绍了儿子的生活习惯和特长,尤其是他热爱下围棋的爱好,并希望老师能够利用这一优势帮助儿子更快地融入集体。
教师观点:家长应真实反映孩子的情况
学正小学的吴老师表示,家访的目的是为了更全面地了解孩子。她鼓励家长真实反映孩子的兴趣、习惯和性格等信息,同时她也愿意与家长共同探讨教育方式。她曾遇到一位在家访中表现主动的孩子,尽管成绩不理想,但他在家中的小细节中流露出对学习的信心。
学林小学的另一位老师也提到,一年级新生的家长往往比较含蓄,担心谈论孩子的不足会影响其形象。但实际上,老师们非常愿意与家长沟通,以促进学校教育的发展。
家访:关注孩子的阅读和家庭教育
在学正小学的刘老师开始对班级学生进行家访的过程中,她特别关注学生的阅读情况和家庭教育环境。她发现小羽同学家中有一面墙的书架,上面摆满了书籍。小羽的父亲特意为孩子营造了良好的阅读氛围。刘老师建议家长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为孩子提供一个专门的场所发展特长。
下沙二小的则特别提到了一位对教育非常重视的母亲。尽管这位母亲的孩子即将入学一年级,但这位母亲仍然愿意放下生意陪同孩子参加入学前的活动。认为这种陪伴和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
家访是学校与家庭之间沟通的重要桥梁。通过家访,老师们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学生,而家长也能更深入地了解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方式。让我们共同期待一个更和谐、更有效的家校合作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