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农机大市场在什么位置
近日,第十六届长春农业博览会盛大开幕,尽管农机展位没有前几届那样一位难求,但在整个农机市场低迷的背景下,仍有众多中小企业参展,展出的农机产品琳琅满目,吸引了数十万农民前来参观。
经过多年的发展,长春农博会农机展区已经逐渐成为具有区域特色的展会。这是一个深受农民欢迎、直接面对终端用户的展会,现场成交额较多,同时也是东北地区供需双方判断市场趋势的重要信息平台。
近日,我在农机展区连续两天参观调研,与参展商和农民深入交流,感受到东北农机市场正处于转型期。支持与市场需求相互交织,大型高端与部分中小型低端农机产品共存,田间作业机具与后勤加工、经济作物共同进步。中小农机企业正积极向除主要粮食作物以外的其他作物生产装备领域探索,展现出更为大胆、领先的姿态。
导向对农机市场影响显著。例如,近年来东三省将机引翻地犁作为秸秆还田的一种方式,部分地区为此提供了资金补贴。在这一刺激下,机翻地作业兴起,不少国外品牌和本土农机企业纷纷投入到翻转犁的生产制造中。本届展会上,多种翻地犁同台竞技。从产品差异来看,无论是价格还是质量外观,差异均较大。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在等粮食主产区,翻地犁已基本被淘汰,采用的都是秸秆全部覆盖还田或深松复式整地作业模式。但农机企业的生产仍应基于市场需求。对于农机作业生产技术模式,应坚持科学与绿色原则。在玉米秸秆覆盖还田免耕技术模式在东北己基本成熟的情况下,重新推广翻地模式需要市场检验。
自走式植保机、脱粒机械、两行玉米机以及秸秆收集处理机械等也是展会的一大亮点。这些产品多数已进入省级补贴目录,国产植保机制造质量和外观设计也明显提升。设施农业设备参展比例也有所增加。
各地耕作方式、种植制度的差异导致对机具的多品种需求。一个区域的市场需求就可能为某种机型创造出足够一个中小企业生存的销售需求。尽管整体农机市场下滑,但仍有众多企业坚持进行新产品的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