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员被留下的人都很优秀吗


京东、B站被曝裁员,将裁员信息称为“毕业须知”,感谢员工的一路相伴。有赞裁员比例疑似达到70%,工牌堆了一大箱,半层楼都空了。就连互联网巨头公司也未能幸免,阿里部分事业群持续裁员,腾讯对外宣传裁员比例不会高达30%,未针对35岁以上员工。有的公司甚至出现了员工排队办离职的情况。

在这裁员的大背景下,我们都无法确定自己的业务线是否会成为下一个被优化的目标,更不知道这场何时能停止。朋友们晚上下班坐公交回家,都能听到前排坐的两个人在讨论裁员的事,人心惶惶。仿佛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头顶,不知何时会掉落。

近年来,企业裁员变得越来越频繁,无论是去年的互联网裁员,还是前年的在线教育大裁员,甚至更早之前多家银行裁员、百余家报社关闭,都向我们揭示了时代的变动。以前轻松就能拿高薪的行业,如今步履维艰。

微博大V@荆楚公子分享了一个故事,楼上阿婆的儿子儿媳,都是江浙名校的毕业生,辛苦打拼12年,终于在大厂担任部门主管。生活看似顺风顺水,却突然因为公司裁员失去了经济支撑。以前,公司的裁员理由多是员工个人问题,但现在大环境变了,裁员大多是因为业务增长乏力,企业为了生存只能砍掉不的业务线。

很多人被裁员后,除了手里的一点赔偿金,身上几乎没有多少积蓄。有人刚毕业没多久,第一份工作就被裁了;有人虽然工作四五年,但筹备结婚花掉了大部分积蓄;还有人,家里上有老下有小,都指望着那点工资谋生。他们中的很多人,没有过硬的能力、没有贵人扶持、没有家谅,一旦被裁员,就找不到退路。随之而来的,是强烈的焦虑感。

我身边的情侣,女孩曾从事教育行业,男孩在互联网公司写代码,两人都很优秀。但双减一落地,女孩几乎一夜之间就没了工作,手里的股票也一跌再跌。男孩所在业务线也被大范围裁撤。两个人都成了待业人员。你说他们没本事吗?不是。他们努力吗?也是。但这真是时代的无奈。那时候的他们,就像失去了方向的船只,一时之间不知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