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塔与阿尔法的区别
挑选主动管理的权益型时,有两个指标值得关注:阿尔法系数和贝塔系数。这两个指标与金融领域的威廉·夏普教授有关,他提出了著名的夏普比率。那么这两个系数究竟代表什么含义呢?如何运用它们来挑选表现更佳的呢?我们来一探究竟。
关于贝塔系数(β):贝塔收益是指业绩评价基准的涨跌所获得的被动收益,可以理解为承担市场(或行业)风险所带来的平均收益。贝塔系数衡量的就是收益相对于基准收益的总体波动性。β越高,意味着相对于基准的弹性和波动就越大。当市场上涨时,会涨得更多;反之,市场下跌时,也会跌得更多。如果β=1,代表这只的波动和基准保持一致。如果β大于1,说明这只的波动性比基准更大;反之,如果β小于1,说明这只的涨跌幅度会比基准更小。在挑选主动管理时,需要根据具体的市场行情来判断β大小是否合适。
接着,关于阿尔法系数(α):阿尔法系数就是的实际收益和贝塔收益之间的差额,也就是超越基准的超额收益。对于主动管理的偏股型而言,阿尔法系数反映了经理的主动投资能力。α越大,通常说明经理的选股能力越强。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虽然阿尔法收益很重要,但的业绩是由阿尔法收益和贝塔收益两部分构成的,两方面都要考虑到。在选择主动管理时,除了关注的阿尔法外,还需要阅读的定期报告,留意的行业配置能力。
那么,在选择主动管理的时候,是否α越大的就越值得投资呢?答案是不一定。因为的业绩是由阿尔法收益和贝塔收益两部分构成的,单纯追求高α可能会忽视其他因素如市场风险等的影响。因此在进行投资决策时需要全面考虑的业绩和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