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叶斯定律大白话解释


数学,是许多人学习路上的难题。这并不是因为你比别人差,而是现代教育体系本身就是一种后工业时代的产物。它的目的并非为了让学生便捷地学习,而是为了便于学校管理、方便老师完成任务,以及为了方便将一批批学生标准化地送往下一阶段。从小学到大学,学生经历了一站又一站的标准化流程,但真正的学习却往往在这些标准化流程之外。

标准化的教育流程中,学校传授的并非真正的数学精髓,而是数学题型。你能领悟多少数学的真正奥妙,完全取决于你自己的努力和造化。包括父母甚至我们自己,往往只关心你能做对多少题型,却忘记了知识存在的真正意义。知识是为了解决现实问题而存在的,它是前人遇到真实问题后的总结,是解开现实问题的钥匙。

以贝叶斯公式为例,它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而诞生的呢?只有明白这一点,我们才能真正理解贝叶斯思想,进而理解那些看似复杂的数学符号。此后,那些曾让人头疼的数学问题将变得鲜活起来,公式的推导以及如何解决现实问题将变得水到渠成。

在贝叶斯思想出现之前,科学方法是“非黑即白”的。人们普遍认为科学是绝对的,但贝叶斯却认为现实世界并不是这样的。科学是为了寻找绝对真理,了解真实世界,但绝对真实的世界可能根本无法被完全认知。就像爱因斯坦之前的宇宙观,我们认为宇宙万物都遵循牛顿的经典力学,但爱因斯坦提出了相对论,说明高速运动的物体并不完全符合牛顿力学。后来量子力学又提出,相对论并不能解释微观粒子的运动。至今,我们仍然无法统一相对论和量子力学。

也许人类能做的,只是无限接近绝对真实的世界,而无法真正到达那个终极。科学是一个动态接近真实的过程,当一个新证据出现,虽然不能直接证实或证伪一个理论,但它至少可以让我们调整对一个理论的可信度。这就是贝叶斯思想的核心。

贝叶斯思想让科学决策从“非黑即白”变为“黑-灰-白”。在贝叶斯出现之前,科学界对一个理论的态度要么是“绝对信任”,要么是“绝对不信”,但在贝叶斯思想中,对理论的信任程度可以是变化的。这就像侦探福尔摩斯破案一样,随着掌握的证据越来越多,对嫌疑人犯的概率判断也会越来越明确。

数学定理只是数学思想的符号表达。只要对基本概念有所了解,就能明白贝叶斯的数学表达式。贝叶斯的核心思想是“观点要随新证据的出现而更新”,用数学语言来表达就是条件概率。也就是指在某种条件下某个事件发生的概率会随着条件的变化而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