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母生长期复硝酚钠能用吗


跟朋友去乡村游玩,偶然看到一位农正在仔细端详一株材。

朋友好奇地凑过去询问,农便拿出一株枯萎的贝母植株,讨论起贝母枯萎的原因。

贝母市场近年来收购价格稳定,虽偶有波动,但整体趋势平稳。从2019年到2021年,贝母的市场收购价格一直保持在5元以内。到了2022年,价格有所上涨,在7到10元之间波动,最高时甚至接近11元。这一涨幅使得种植贝母的农们开始对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去年的同期时间(大约4月10号),清江鹤记录了一位农求助的情况。他的贝母遭遇了一种叫做“灰霉病”的真菌害,导致田间出现大量死棵现象。对这种病害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查阅专题图文《生长健壮的贝母,突然出现“烂梗”“发霉”“死棵”是啥原因?农艺师精准施策助老农解忧》。

贝母的灰霉病通常在3月底至4月中旬这段时间在田间发病。患病植株的叶片上会出现淡褐色病斑,边缘有水渍状的环痕,因此也被称为“眼圈病”。当田间湿度较大时,病斑上还会生出灰色的霉状物。茎秆上染病的植株,病斑扩大绕茎一周,可能导致整株枯死。

除了灰霉病外,贝母地上植株的“枯萎”和“死棵”还可能与鳞茎腐烂病有关。患感鳞茎腐烂病的贝母,既有因“种子带菌”而发病的植株,也有因后天生长发育环境影响而发病的。种子带菌引起的植株“枯萎”“死棵”发病时间较早,一般在“退母期”至花前都有可能发生。而后天因素引起的发病时间相对较晚,从初蕾期至鳞茎完熟期都可能发生。

贝母患感鳞茎腐烂病的主要症状是鳞茎腐烂成“蜂窝状”,病部表皮出现白色霉层。严重时,根颈处也有霉层出现。种子带菌成为地上植株“枯萎”“死棵”病害的直接原因。在种植贝母前,必须精选种子,去除有虫口、病害或机械损伤的贝母种子。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也是必要的。可以使用混合剂处理种子,如使用乙蒜素氯霉素乳油和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混合液剂消毒2-3小时。为了提高种子发芽率,还可以添加复硝酚钠水剂或苄氨基嘌呤可溶性液剂等植物生长调节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