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用二进制计数法表示
四象链接节中的新变化
在一元二进制理论中,我们认识到了从一元的数字二重性中衍生出的新认识。它通过数字的逻辑,将数字的位数从单纯的“存在”进化到了数位间的“有或无”。那么,为何人类选择使用一元二进制数字来认识自然界的事物呢?最根本的原因是,一元一进制数字虽然可以计数属性或形态相同的事物,但它所形成的数字体系只能表达单一物种的个体数量体系,无法表达两个不同物种间的关联关系。尽管可以对单一物种的个体数量进行数字化认识,却无法表达不同事物间的数学关联形式。在两个一元一进制数字体系之间,不存在链接的链接节。即使一元一进制数字成千上万,它们仍然属于孤立的认识范畴。这也正是现代西方数学无法摆脱一元一进制数字的认识模式,无法进入二元乃至三元数字关联关系认识的根本障碍。
一元二进制数字的四象认识理论改变了这一局面。它不仅完成了两个横竖一元二进制数码的共点链接,还产生了一个新的二元一数位数元。这一变革为人类对数字的认识带来了全新的观念,从数字的黑白属性变化出发,建立了一阴一阳论的起始认识,进一步拓展到了二元三进制的三阴三阳认识体系。
这种新观念让我们从一元变化的领域进步到了三元变化的新领域。对于十数码的认识,也从二数位二元数认识到二元数一数位表达之后的新阶段。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对一元数属性的变化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还探索出了一元数属性与三元数属性变化的新过程。如果说十数码完成了两个一元数字在同一数位上的二合而一表达,那么,“乂”数码则解决了两个一元数字间属性或形态相互变化过程的数学化认识。“乂”数码在十进制数字体系中,作为四象的链接节,表达四象与五行的属性或形态相互变化过程。而“乂”与“攵”则在二五一十的数字体系中,表达九个位数字的相反相对性。
自然数的十进制数码体系是一个由四象生五行构成的阴阳属性一分为二与二合而一的变化过程形成的封闭系统,和一个不断扩展的发散体系相互链接的关系体系。这种收敛封闭与发散扩展的形成,完全取决于四象链接节的结构。我们可以将四象链接节分为两种:一种是收敛封闭链接节,一种是开放发散链接节。在四象生五行的认识层面上,我们可以通过不同的链接形式来描绘其结构。
这种认识建立在一个开放发散四象与收敛封闭链接四象二合而一的基础上,形成了一个最原始的、数字、数位、数值、属性、形貌一体化的知识体系。开放发散与收敛封闭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纵横交错地交织在一起。在认识开放发散时,我们离不开收敛封闭体系中的四象衔接;同样,在认识收敛封闭时,我们也离不开开放发散的四象链接。正如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所揭示的,这是自然数在这样一个逻辑下无穷无尽地认识下去的源泉。
【配图与本文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