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三伏天最热
▌本文来源:综合网络资讯
今日入伏,俗语有云:“热在三伏,冷在三九。”三伏天作为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小暑与处暑之间,气温高且潮湿闷热。
近期,我国多地持续高温,从西北到华北、等地都受到了35℃以上的“炙烤”。据气象数据显示,新疆、宁夏、甘肃、陕西、四川等地的部分县市区,近期日最高气温屡次突破历史极值,其中新疆吐鲁番的最高气温更是高达49℃,创下新的高温纪录。
那么,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天气状况如何呢?今年的三伏天又有多长呢?在高温天气中,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高温预警持续 高温范围持续扩大
今天是三伏天的第一天,全国高温范围继续扩大,预计高温范围将覆盖超过32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接近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一。气象台今日6时及18时均发布高温橙色预警,预计华北、、西北地区东部、四川盆地等地将有35℃以上的高温天气,部分地区的气温更是可能达到37~39℃,甚至局地温度可超过40℃。
今年三伏天共40天
从今天起,我国正式进入一年之中最热的时节——三伏天。“伏”即“伏邪”,也就是所谓的“六邪”中的暑邪;“伏”也有阴气受阳气所迫藏地下之意。三伏天包括初伏、中伏和末伏,一般情况下初伏和末伏各为10天,中伏则可能因年份不同而变动为10天或20天,因此三伏天的时长有30天的“普通版”和40天的“加长版”两种情况。今年的三伏天自7月12日开始至8月20日结束,共计40天的“加长版”。
科普:为何三伏天如此炎热?
三伏天的闷热主要是由于地表湿度大、每天吸收的热量多而散发的热量少所导致的。尤其是城市中,仿佛置身巨大的蒸笼。夏季雨、空气湿度大也是造成天气闷热的重要原因。副热带高压的加强也会使天气晴朗少云,有利于阳光照射和地面辐射增温。
高温天气预防中暑提示
针对持续不退的“高烧”天气,卫生计生委专家提醒公众应做好中暑的预防工作。首先应避免长时间滞留于高温、高湿、密闭环境中;夏季室外作业时也应积极采取防晒措施。同时要注意劳逸结合、加强体育锻炼,保证足量饮水,并适当饮用盐水补充身体所需。一旦出现中暑症状要及时应对和就医。
食俗:“三伏”天美食指南
“三伏天”各地食俗很多,其中颇具讲究。暑热当头时,人们往往食欲不振、疲乏无力。“三伏天”更应注意营养的摄入。“头伏饺子二伏面”,在北方入伏天常吃饺子。而在南方部分地区如上海则有头伏吃馄饨的习俗。杭州人喜欢“头伏火腿二伏鸡”,认为火腿有健脾开胃、生津益血的功效;而江西、湖南人在头伏则喜欢吃鸡来补充体能和营养。在江苏徐州等地则有在伏天吃羊肉的习俗以排汗排毒、驱除湿气。在享受美食的同时也要注意多喝水补充身体所需的水分并避免过度排汗导致身体不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