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节气处暑是啥意思
处暑节气及其习俗与饮食
一、处暑节气概述
处暑,是廿四节气中反映气候变化的节气之一。在七月中旬,即“出暑”,标志着暑气至此消退。处暑来临,意味着进入干支历申月的下半月,气温逐渐下降的趋势愈发明显。
二、处暑习俗
祭祖迎秋:处暑节气前后,民俗活动多与祭祖及迎秋有关。其中,庆赞中元的民俗活动俗称“作七月半”或“中元节”,体现了人们对祖先的缅怀。
放河灯:河灯,又称“荷花灯”,通常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中元夜,人们将其放入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以此缅怀故人,寄托哀思。
出游迎秋:随着处暑之后秋意渐浓,人们喜欢郊游赏景。民间有“七月八月看巧云”之说,出游迎秋正是表达人们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向往。
三、处暑饮食
少辛增酸:处暑时节,宜多吃酸味水果,如山楂、葡萄等。而像西瓜这类寒凉瓜果,则应减少食用。可尝试“一咸一甜”的养生方法。适量在白开水中加盐,多次饮用,减少水分流失。蜂蜜具有润肺养肺的功效,晚间饮用更佳。
不宜过早大补:进补时,宜选择“补而不峻”、“润而不腻”的平补之品。推荐蔬菜如胡萝卜、冬瓜、银耳等;水果如梨、柿子等;水产、肉类则可选择黄鳝、海蜇等。体质较弱、有慢性疾病者,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补。
四、温馨提示
处暑过后,早晚温差大,请大家注意及时增减衣物,适量运动,加强锻炼,保持身体健康。
五、鸣谢
供稿:劳怡、贾静;总监制:唐红彬;监 制:王廷斌、邱晶晶;责 编:李迪娜;编 辑:赵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