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入伏时间和出伏时间
导读:今日夏至,揭秘2023年入伏时间表:何时入伏,何时出伏,共需多少天?
“夏至的脚步渐近,三伏天还会远吗?”一早醒来,翻看朋友圈,一位友人发出如此感慨。不难猜出,这位友人恐怕对炎热天气有些畏惧,每年的盛夏时节他总是减少外出活动。他的身体容易出汗,因此在炎炎三伏天里,他更倾向于待在空调房里。而今夏至已至,三伏天正如约而至。
随着夏至的到来,气候逐渐发生了显著变化。气温从二十多度逐渐攀升至三十多度,酷暑成了生活的日常。在古人的观念中,夏至不仅仅是一种节气,更是一种重要的节日。当太阳抵达北半球最高点时,夏至日便随之而来,这也是白昼最长的一天。在古代,夏至节被视为重要的日子,人们会举行祭祖仪式,甚至全国放假三天以避暑歇息。
在民间,夏至时节还有吃面的习俗。传说“冬至饺子夏至面”与新麦的丰收有关,吃新麦面也成为了庆祝丰收的方式之一。
为何常说“夏至已至,三伏天还会远吗”?这背后其实蕴藏着夏至与三伏天的紧密联系。简单来说,“夏至三庚数头伏”这句话就揭示了夏至与三伏天的关系。根据这一规律,我们可以推算出每年的三伏天入伏时间、出伏时间,以及初伏、中伏、末伏的具体时间。
现在正是夏至的时刻,2023年的三伏天时间表也即将公布。根据“夏至三庚数头伏”的原则,我们需要找到夏至日之后的第三个庚日。庚日是古代农历的一种说法,以十天干与十二地支组合来记录每天的时间。具体来说,十天干包括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而十二地支则包括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这两种元素组合起来便形成了60个不同的组合,也就是我们说的60个甲子。其中,“庚日”指的是凡是出现“庚”字的日子。
关于夏至三庚,指的是夏至之后的第三个庚日。查阅老黄历可知,6月21日是夏至日同时也是庚子日,7月1日是第二个庚日,而7月11日则是第三个庚日。初伏的时间是从7月11日开始至7月20日结束。
继续推算,第四个庚日是7月21日至7月30日,这便是中伏的10天。而第五个庚日则是从7月31日至8月9日,这10天便构成了闰中伏。
末伏则从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开始数起,也就是8月10日至8月19日这十天。
2023年三伏天时间表如下:
初伏:7月11日~7月20日,共10天;
中伏:7月21日~8月9日(闰中伏),共20天;
末伏:8月10日~8月19日,共10天。
由上可知,今年三伏天的总时长为40天。在面对如此炎热的季节时,了解其时间安排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安排日常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