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村庄规划方案
XXXX年XX月XX日,《青岛市村庄布局规划(2021-2035年)》在实施前进行了公示。这份规划专注于青岛市陆域城镇开发边界外的乡村地区,旨在全方位统筹规划其功能空间、村庄类型、产业发展等多个方面。这份规划的时间跨度是自2021年至2035年,近期的目标为2025年,远期的目标为2035年。
根据规划,青岛的乡村地区被精心设计为“行政村-自然村”的两级结构体系。规划按照村庄的空间形态和实际建设情况,对行政村和自然村的分类进行了明确的界定。这份规划还将乡村地区划分为两个主要的区域——生态保育区域和乡村发展区域。
生态保育区域主要涵盖崂山、珠山-铁撅山、大泽山-大青山以及大沽河沿线等地段。在这些区域,主要的方向是“人口疏解、规模严控”,强调生态保护与修复的重要性,并努力提升区域的生态服务功能。
相对的,乡村发展区域则包括除生态保育区域外的所有乡村地区。在这些地方,主导方向是“结构优化、增质提效”,强调耕地的保护,推动农业现代化和规模化经营。还致力于优化乡村空间结构,支持建设用地的复合利用,并鼓励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
在村庄分类方面,结合青岛的村庄结构优化调整,形成了“行政村-自然村”的两级结构体系。其中,行政村根据其空间形态和实际建设情况,被分为集聚提升类、城郊融合类、特色保护类以及搬迁撤并类等。而自然村则根据其中心培育、品质提升、特色保护以及增效优化等不同特点进行分类。
为了更好地服务乡村社区,规划中还划定了679个乡村社区生活圈。这些生活圈的服务半径大约为2公里,涵盖了5至10个自然村,服务常住人口规模在3000至8000人之间。
在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的配备上,乡村社区生活圈内按照“社区级”和“自然村级”两层级进行。为了保护乡村地区的自然景观环境,尊重地方文化脉络,规划中还特别强调了保持乡土建筑的自然纯朴,以及发掘和培育具有独特风貌和文化特色的乡村。
在住房方面,规划严格实施“一户一宅”的规定,农村住房(独户宅基地)的层数不得超过3层,高度不得超过11米。并结合自然地理格局,将乡村风貌区总体分为山地、平原和滨海三大类,进行差异化的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