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最搞笑笑话


警惕食品安全隐患,这些吃食中的陷阱你曾踩过吗?

每年的3月15日,我们都会聚精会神地等待着“打假晚会”的播出。从十年前令人心惊的瘦肉精猪肉事件,到今年被揭露的黄焖鸡米饭问题,这些年被点名的“问题食品”仿佛比电视剧还要精彩。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这些年我们吃过的“坑”,记得转发给家人群,提醒大家注意食品安全!

一、瘦肉精猪肉的阴霾

记得2011年,315晚会的播出让全国为之一振。谁曾想到,在菜市场购买的猪肉中竟然隐藏着“瘦肉精”。这种物质能使猪肉减少脂肪堆积,增加瘦肉比例,但人食用后轻则手抖心慌,重则可能需入院治疗。那时,每家每户买肉都变得提心吊胆,就连平日里喜爱的红烧肉也失去了往日的香味。虽然之后监管更加严格,但也给我们提了个醒:的食物,不能仅看外表。

二、老坛酸菜的丑闻

在2019年,“老坛酸菜”成了众人议论的焦点。记者暗访发现,酸菜池中工人光脚踩踏、烟头乱扔,剂的使用更是超标几十倍。更令人的是,有些酸菜根本不使用老坛子发酵,而是直接用化学剂处理。这让我们纷纷检查家中的泡面,现在一看到“老坛”两个字,就会不由自主地联想到“酸菜脚丫子”的画面。

三、预制菜的争议

近年来兴起的预制菜曾让我们图个方便省事。2021年却被爆出使用烂菜叶、过期肉等劣质原料。甚至有的商家篡改生产日期,去年的菜品贴上今年的标签出售。现在点外卖时我们都要留个心眼:那些出餐特别快的店,很可能使用的是微波炉加热的预制菜。建议大家还是多动手做饭,至少能确保自己知道吃的是什么。

四、淀粉肠的真相

去年街头小摊上的淀粉肠倍受欢迎,但其内部真相却令跌眼镜。所谓“肠”,其实大部分成分是淀粉,难以见到肉的存在。更有不良商家添加工业明胶、劣质香精等有害物质。路过烤肠摊时,面对孩子的央求,家长真是左右为难——吃吧怕不健康,不吃吧孩子哭闹不已,真是让人左右为难!

五、黄焖鸡米饭的惊人之举

今年的315晚会又揭露了年轻人钟爱的黄焖鸡米饭的问题。有的店家鸡肉不新鲜,使用粉腌制;汤料包内添加剂多到掩盖了原本的香料味道;更有甚者用料理包冒充现炖。当我们加班时点的外卖可能是半年前就做好的冻品,这让我们对手中的黄焖鸡米饭顿时失去了食欲。

归根结底,食品安全不能仅仅依靠315这一天的曝光。作为普通消费者,我们需要多加留意;而监管部门则应加强日常检查力度,让黑心商家无机可乘。毕竟一日三餐关乎着我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我们不希望吃饭就像是在开盲盒一样充满未知和风险。您说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