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岁~10岁元宵节


元宵节的起源与意义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灯节,是的传统重要节令,时间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正月的夜称之为“宵”,所以这天晚上称为“元宵节”。其起源可追溯至公元前180年的汉朝,自此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现已成为中俗的重要组成部分。

元宵节的习俗

一、猜灯谜

元宵节自古就有猜灯谜的传统。到了宋朝,此节令更是被赋予了“益智节”的含义。灯谜是元宵花灯上供人猜的谜语,又称为“庾辞”“隐语”。经过明清时期的发展,猜中灯谜者会获得巾扇、香囊等作为奖品,俗称“谜赠”。

二、闹花灯

正月十五的夜晚,也是赏花灯、放烟火的时刻。各地均有挂灯、打灯、观灯等习俗。从汉朝开始,元宵燃灯的风俗便流传下来,到了唐代,赏灯活动更加兴盛。

三、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是古老的习俗。这种食品最早被称为“浮元子”,后来称为“元宵”,商家还美其名曰“元宝”。因其形似圆月,故人们将其命名为元宵。

四、舞狮子

舞狮子是优秀的民间艺术之一。在元宵佳节或庆典时,人们都会通过舞狮子来助兴。表演者在锣鼓音乐下,装扮成狮子的样子,做出各种动作。

五、耍龙灯

耍龙灯也称为龙舞,人们长长的龙身蜿蜒起伏,翻腾游走,灯光闪烁,流光溢彩,景象奇丽壮观。华夏崇尚龙,常将龙作为吉祥的象征。

六、走百病

古代的元宵节夜晚,妇女们有“走百病”的习俗。她们结伴出游,见到桥必须过桥,认为这样可以延年。这是一种消灾祈健康的活动。

与元宵节相关的诗句

一、《青玉案·元夕》

宋·辛弃疾描写了元宵夜灯火通明、游人如织的繁华景象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观灯乐行》

唐·李商隐描绘了元宵节夜晚帝都的繁华景象和人们赏灯的盛况。

三、《木兰花令》等宋词也描述了元宵节的欢乐氛围和人们的喜悦心情。

《生查子·元夕》中的经典句子则表达了人们对爱情的执着和等待。

此外还有许多古诗词都描绘了元宵节的热闹景象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元宵节不仅是一个节日,更是一个传承文化、增进感情的重要时刻。让我们一起通过猜灯谜等活动感受这一传统节日的魅力吧!

以下是一些灯谜供大家娱乐:

1. 十五日(打一字):月(答案解析:“十五日”合起来就是“月”字))

接下来揭晓部分答案:1. 胖 2. 昙 3. 屑 4. 鳞……(其他答案依此类推)

责编:王鸿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