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年级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翻译


古诗三首学习清单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

本次学习清单将带领大家深入理解三首古诗的核心知识点、常考内容及拓展要点,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古诗的精髓。

1. 《马诗》

译文:无垠的沙漠中细沙如雪,燕山山脉上的月亮如弯钩。何时能骑上披着金甲的战马,在清爽的秋季驰骋疆场,建功立业?

2. 《石灰吟》

译文:石灰石经过千万次的锤打从山中开采出来,即使面对烈火焚烧也视作平常。即使也全然不怕,只想将清白留在人间。

3. 《竹石》

译文:竹子紧紧地扎根在青山上,它的根深深地扎进岩石缝隙中。无论经历怎样的磨难和打击,它依然坚韧不拔。任凭你东西南北的风怎样吹打,它都不会倒下。

二、注释与重点字词

燕山:指燕然山(今蒙古国境内杭爱山),与马诗中的边疆战事相关。

钩:古代兵器,形似月牙,暗喻边疆战事和马的装备。

金络脑:象征受到重用或骏马的装饰。

清秋:清爽的秋季,是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美好时节。

若等闲:看作平常的事,表达了石灰石在烈火中的坦然面对。

浑不怕:全然不怕,突显了石灰的坚定与勇气。

咬定:拟人化地形容竹子扎根的坚定性。

破岩:裂缝的岩石,突显了竹子生长环境的恶劣与坚韧。

任尔:任凭你,强调了竹子面对狂风的顽强与不屈。

三、主题思想与表达手法

1. 《马诗》:借马渴望驰骋疆场,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渴望报国的壮志豪情。

2. 《石灰吟》:托物言志,通过石灰的炼制过程表达了诗人坚守高洁情操、不畏牺牲的精神。

3. 《竹石》:借竹子在逆境中坚韧不屈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刚正不阿、坚定不屈的人格追求。

三首诗均采用了“托物言志”的表达手法,借马、石灰、竹来表达诗人的志向与情感。

四、名句默写与解析

详细解析了三首诗的名句,如《马诗》中的“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等,并提到了诗人的背景链接。

五、背诵重点与易错点提醒

建议同学们按“景物—情感”的脉络记忆古诗,并结合诗人的生平理解主题。同时提醒同学们注意易错字词,如《石灰吟》中的“粉骨碎身”不要误写为“”,《竹石》中“坚劲(jìng)”的读音等。

通过以上学习清单,同学们可以系统掌握三首古诗的核心内容、重难点及考点,建议结合注释背诵,并通过对比三首诗的“托物言志”手法深化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