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大寿为什么过虚岁


不久前我们谈论过与年龄有关的话题——关于人们应该在多少岁时做寿。通常来讲,一个人至少需要达到六十岁才有资格庆祝长寿,而且根据一些地区的风俗习惯,存在着一种特殊的做法,叫做“做九不做十”。这意味着当某人即将迎来六十大寿时,他们会在五十九周岁那年举办寿宴,而不是等到正好六十周岁那年过寿。这种习俗强调提前一年完成寿庆仪式,也就是“做九不做十”。

这个传统涉及到一个重要的年龄概念问题,那就是“虚岁”和“周岁”的区别。做寿所遵循的“做九不做十”,其实指的就是在虚岁的年龄上庆祝寿辰。因为按照习俗,五十岁时的虚岁实际上是六十岁,所以五十九周岁时就可以举办庆祝六十大寿的仪式。这就是虚岁与周岁之间的差别。虚岁与周岁不同的计算方式,使得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时会对自己的年龄产生不同的认知。

以著名的近现代艺术大师齐白石为例,他的书画作品深受世人喜爱,并且在艺术品拍卖市场上屡创高价。关于齐白石的年龄问题也有一些引人关注的细节。比如在他的作品中,有时署名的年龄会让人产生困惑,他在一些晚年作品上竟然标出了94岁、95岁等这样的年龄数字。对此现象的解读就需要涉及到传统习俗中的虚岁概念。在齐白石的例子中,他按照传统习俗采用了虚岁的计算方式,所以在他的作品中标注的年龄往往比实际的周岁年龄要大一些。这是因为在传统文化中,人们常常使用虚岁来计算年龄,而虚岁的计算方式与现代的周岁有所不同。另外有个小故事是关于齐白石为了避免某种说法而选择增加自己的虚岁年龄的做法,更加深了人们对于虚岁这一传统的理解和接受。在日常交际场合,既可以按照自己的实际年龄来回答,也可以根据传统习俗选择回答虚岁。而在正式场合或者需要遵循法定格式的情况下,则应按照实际的周岁来回答。周岁是国际通行的计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