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冬至是几月几号几点


冬至是文化中一个举足轻重的节日,也是我们的古老传统。冬至又被称为“冬节”,因其标志着冬季的,民间自古便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那么,如何得知2018年冬至的确切时间呢?

2018年12月22日,星期六(戊戌年(狗年)冬月十六)是冬至的日期。

具体到2018年的冬至:在公历的12月22日,精确到时间,是06:22:38。在农历的记法中,那一年它出现在十一月(大)十六。

在二十四节气中,冬至是第22个节气,时间通常落在公历的12月21日至23日之间。当这一天到来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这是北半球全年中白昼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

冬至时节,太阳黄经达到270°。阳光几乎直射南回归线,使得北半球的我们迎来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日子,并开始进入一年中最为寒冷的数九寒天。

关于冬至的简介:

冬至是我国农历中一个十分重要的节气,也是一个承袭自古的传统节日。至今,仍有众多地方保留着过冬至节的习俗。它有许多俗称,如“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便开始用土圭观测太阳以测定冬至,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定出的一个。

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过了冬至,白昼会逐渐变长。古人对冬至的理解是:阴气到达顶点,阳气开始生发,太阳到达最南端,白天变短至极限,黑夜变长至极限,故称“冬至”。冬至过后,各地的气候都进入一个极寒的阶段,即人们常说的“进九”。我间有“冷在三九,热在三伏”的说法。

根据现代天文学的观测,冬至这一天太阳直射南回归线,阳光对北半球最为倾斜,导致北半球白昼最短,黑夜最长。此后,太阳又逐渐北移。

在古代,我国对冬至极为重视,将其视为一个大节日,有着庆贺冬至的习俗。《汉书》中记载:“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人们认为过了冬至,白昼日渐增长,阳气回升,是节气循环的开始,也是一个吉祥的日子,值得庆贺。

在北方地区,人们会在冬至这一天宰羊、吃饺子和馄饨;而在南方地区则有吃冬至米团和长线面的习惯。无论南北,都有祭天祭祖的传统习俗。

关于冬至的传说:

传说一:

过去的北京有句俗语:“冬至馄饨夏至面”。相传汉朝时,北方匈奴经常侵扰边疆,百姓生活不安宁。其中两个的首领浑氏和屯氏让百姓深恶痛绝。于是人们用肉馅包成角儿以示反抗并求得和平。因最初制成馄饨是在冬至这一天,所以冬至日家家户户都有吃馄饨的习俗。

吃“捏冻耳朵”的习俗源自河南。据说南阳医圣张仲景在寒冷的冬天看到乡亲们的耳朵被冻烂了心里十分难过。他便用羊肉、辣椒和驱寒材做成“驱寒矫耳汤”施舍给乡亲们食用治好了他们的冻耳之疾。后来人们每逢冬至便仿制食用形成了吃饺子的习俗。

传说二:

关于吃狗肉的习俗据传始于汉代。汉高祖刘邦曾在冬至这一天品尝了樊哙煮的狗肉觉得味道鲜美无比从此民间形成了冬至吃狗肉的习俗。现今的人们也常在冬至这一天食用狗肉、羊肉等滋补食品以求来年好运。

传说三:

在江南水乡有在冬至之夜全家共食赤豆糯米饭的习俗。相传有一个叫共工氏的人其子多端死于冬至日变成了疫鬼继续百姓。但疫鬼最怕赤豆因此人们便在冬至这一天煮食赤豆饭以驱避疫鬼、防灾。

这些就是关于冬至的一些习俗与传说的介绍。无论南北各地都有自己独特的庆祝方式和传统故事与这一节日紧密相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