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帧每秒是什么意思
对于视频而言,帧率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基本概念。如果对此概念模糊不清,那么拍摄出来的视频可能会出现各种问题。我们知道,视频是动态的影像,是静态图像的延伸。明白了这一点,也就不难理解帧率的含义了。帧率,也就是帧速率,指的是一秒钟能够展示多少张静态画面。在视频中,我们通常用帧作为图像的计量单位。帧率可以表示为帧/秒,即fps。
现在拍摄的视频有很多种帧速率,常见的包括24帧/秒、25帧/秒和30帧/秒等。那么,在拍摄中如何选择呢?让我们来了解一下24fps。这个帧速率通常用于电影拍摄。为什么电影选择这个帧速率呢?这是因为早期的电影拍摄使用的是昂贵的胶片,人们为了节省成本,倾向于使用较低的帧速率。在默片时代,使用低帧率拍摄问题不大。随着有声电影的出现,人们发现低帧率画面配上声音会导致声音失真。为了保持声音的真实性并尽可能节省胶片,电影帧速率确定为24帧/秒。而如果要追求特殊效果,比如定格动画,可能会使用更低的帧速率,如12帧/秒。
至于25帧/秒和30帧/秒,主要是电视的帧率,也是我们短视频拍摄常用的帧率。由于世界上存在两种不同的电流标准,即50Hz和60Hz,电视的传输标准也相应分为PAL和NTSC两种制式。我国和欧洲采用50Hz的PAL制式,而则采用60Hz的NTSC制式。有时候你会看到29.97帧/秒的帧速率,这是因为最初调整这个帧速率是为了使视频内容兼容黑白电视机。同样地,为了让电影能在电视上顺利播放,电影帧率也进行了相应调整。
了解了帧速率后,我们再来看看它与快门速度的关系。这个问题常常让许多新手感到困惑。在单位时间里,快门速度越快,拍摄的照片张数就越多。但这并不意味着慢动作是通过提高快门速度来实现的。虽然快门速度在拍摄视频时很重要,但影响视频效果的主要还是帧速率。在视频中,快门速度主要影响拍摄过程,而帧速率则影响播放效果。快门拍摄的是静止的图片,通过帧速率的组合,才能播放成一段流畅的视频。
在视频拍摄中,快门速度通常是帧速率的2倍,因为这样拍出来的画面才最符合人眼的观察效果。在实际拍摄中,最能体现快门速度与帧速率关系的就是延时摄影了。在拍摄之前,我们需要确定使用的帧速率,然后根据帧速率来设定快门速度。通过剪辑软件,将拍摄的照片按照设定的帧速率导入,就可以合成一段视频了。快门速度与帧速率在视频拍摄中是相辅相成的。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后,后续拍摄就不会再为此感到困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