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手机软件测试培训
以下为小米手机软件测试培训的核心知识点整理,结合官方题库及测试实践要点:
一、软件测试基础
-
测试流程管理
- 完整流程包含需求分析→测试计划→用例设计→执行测试→缺陷管理→报告输出,需配合开发流程进行迭代验证
- 测试用例需覆盖边界值、异常场景、用户核心路径,并通过等价类划分提高效率
-
缺陷管理
- 缺陷生命周期:新建→分配→修复→验证→关闭,需明确优先级与严重程度分级
- 提交缺陷时需包含复现步骤、设备型号、系统版本、日志截图等关键信息
-
测试类型
- 功能测试:验证功能是否符合需求文档,重点关注交互逻辑与数据正确性
- 性能测试:包括启动速度、内存占用、CPU负载、网络延迟等指标
- 兼容性测试:覆盖不同机型、屏幕分辨率、Android版本及MIUI版本
二、移动端专项测试
-
Android系统特性
- 掌握Activity生命周期管理,如
finish()
与onStop()
对应用退出的影响 - 熟悉资源文件管理,如字符串资源存储在XML文件中
- 掌握Activity生命周期管理,如
-
工具使用
- ADB命令:常用操作包括安装/卸载应用(
adb install/uninstall
)、抓取日志(adb logcat
) - Monkey工具:通过随机事件模拟用户操作,检测应用稳定性
- 弱网模拟:使用Fiddler/Charles限制带宽,测试网络异常场景
- ADB命令:常用操作包括安装/卸载应用(
-
系统模式操作
- 进入Fastboot/Recovery模式:长按电源键+音量键,需区分不同机型的组合方式
- 线刷与卡刷区别:线刷通过PC工具修复系统分区,卡刷通过Recovery更新系统包
三、小米生态测试要点
-
MIUI系统测试
- 版本差异:稳定版与开发版更新频率不同,切换版本可能导致数据清除
- 内测流程:需通过官方题库答题获取资格,反馈Bug时需脱敏用户隐私数据
-
智能家居联动测试
- 验证米家APP与IoT设备(如智能音箱、摄像头)的协议兼容性
- 测试多设备协同场景下的延迟与稳定性
四、面试高频问题(附参考答案)
-
基础理论
- Q: 黑盒测试与白盒测试的区别?
A: 黑盒关注功能输出,不涉及代码;白盒基于代码逻辑设计用例 - Q: TCP与UDP协议差异?
A: TCP可靠但延迟高,UDP反之;应用场景如视频通话(UDP)、文件传输(TCP)
- Q: 黑盒测试与白盒测试的区别?
-
场景分析
- Q: 如何定位概率性崩溃问题?
A: 复现时抓取Logcat日志,结合ANR报告分析线程阻塞原因 - Q: 测试MIUI新功能“超级壁纸”的流畅度?
A: 设计用例覆盖切换动画帧率、内存占用、息屏唤醒响应时间
- Q: 如何定位概率性崩溃问题?
五、学习资源推荐
- 官方文档:小米开发者平台提供设备兼容性列表与SDK
- 实战工具:Postman(接口测试)、Jmeter(性能测试)、Appium(自动化测试)
以上内容综合小米内测题库、测试工程师面试要点及通用测试方法论整理,可针对性强化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