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市培训老人用手机


针对小城市开展老年人智能手机培训工作,以下为综合解决方案及实施建议:

一、‌组织模式与课程体系

  1. 政府主导+社区联动
    县级卫健部门联合老龄协会在镇(街道)层级开设专项培训班,通过阶梯式课程覆盖智能手机基础操作(如开关机、音量调节)、高频功能(微信语音/视频通话、扫码支付)及安全防范知识‌。例如宋楼镇采用“讲师现场演示+老人实操”模式,显著提升老年人使用微信等应用的熟练度‌。

  2. 标准化课件开发
    设计图文并茂的培训材料,内容涵盖操作系统(iOS/Android/HarmonyOS)基础认知、硬件功能(存储空间管理、摄像头使用)及常见应用场景(健康码调取、线上挂号)‌。可参考老年大学编制的PPT课件,以模块化教学降低学习门槛‌。

二、‌教学方法优化

  • 直观教学工具
    采用“模拟点击+语音提示”小程序(如麦龄APP),支持方言版教学解决语言障碍;辅以录屏教程、远程控制功能实现“家庭-课堂”联动辅导‌。

  • 分层教学模式
    对零基础老人从“长辈模式”设置(大字体、简化界面)入门;对已掌握基础者增设短视频制作、电子支付等进阶课程‌。

三、‌技术适老化改造

  • 推动手机厂商落实《适老化通用设计规范》,要求购物类APP在“长辈模式”中严格筛选商品,杜绝仿冒劣质产品推荐;社交平台需优化算法避免将老年人围入“信息茧房”‌。
  • 强化安全防护功能,预装反诈识别插件并设置“一键求助”按钮,降低诈骗风险‌。

四、‌家庭与社会协作机制

  • 鼓励子女通过定期陪伴指导、家庭共享相册等场景化应用,巩固培训成果‌。
  • 整合社区志愿者、老年大学资源建立“课后答疑站”,提供持续性技术支持‌。

通过“政企协同课程开发-分层教学-技术保障-家庭反哺”的全链条介入,可有效缩小老年群体数字鸿沟‌。当前邗江区等地已通过社区联合培训实现老年人从“懵懂”到“自如使用”的转变,该模式具备小城市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