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手机课后培训
关于教育部对手机端课后培训的相关政策及规范要求,综合现有信息梳理如下:
一、教育部对手机端教育类App的监管要求
-
禁止惰化思维的“拍照搜题”类应用
教育部明确要求下线“拍照搜题”等影响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App,整改后需经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审核方可恢复。此类工具可能导致学生依赖现成答案,违背教育教学规律。 -
规范课后服务内容
课后服务需以德育、体育、美育、劳动等活动为主,严禁利用手机端工具组织刷题备考、讲授新课或变相补课。学校需通过“一校一案”制定实施方案,并引入校外资源提升服务吸引力。 -
限制校外培训类应用收费
校外培训机构不得提前收取培训费,收费时段需与教学安排一致。目前学科类培训机构未获开班许可前不得收费,避免增加家庭经济负担。
二、合规的课后服务平台案例
- 课后网App
- 功能定位:提供正课班级互动、直播公开课、题库答疑及错题本管理,支持初高中全科学习。
- 合规设计:
- 拍题功能仅用于错题收集与解析,强调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 直播课程由一线名师授课,侧重知识巩固而非超前教学。
- 家校协同:支持作业发布、通知传达及家长沟通,强化学校主阵地作用。
三、对变相补课的严格限制
教育部明确禁止通过“一对一辅导”“家政服务”等名义开展学科类培训,包括线上形式。在职教师不得参与有偿补课,任何公共场所或隐蔽形式的文化培训均属违规。
四、实施保障措施
- 经费支持:国家提高生均公用经费,专项用于课后服务提质增效。
- 数字化管理:全国基础教育管理服务平台已启动试点,优化课后服务流程及家校沟通。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政策,可通过教育部官网或全国青少年普法网查询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