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老年人智能手机培训
以下是2025年各地开展老年人智能手机培训的实践经验总结及建议:
一、课程内容设计
- 基础操作模块
- 手机开关机、桌面图标识别、手电筒/通知管理等基础功能
- 拍照技巧、相册管理及WiFi/流量使用注意事项
- 通讯社交模块
- 微信语音/视频通话、语音转文字、联系人存储与消息收发
- 短信发送、紧急联系人设置及防误触操作
- 生活服务模块
- 网约车预约、公交实时查询、扫码支付及电子医保卡使用
- 水电费缴纳、在线挂号、外卖点餐与网购退换货流程
- 娱乐休闲模块
- 戏曲/听书类APP安装、抖音短视频拍摄及新闻阅读
二、教学模式创新
- 手把手教学
- 采取“一对一”结对辅导,针对零基础老人反复演示操作步骤
- 结合PPT投屏讲解,通过拍照、笔记记录强化记忆
- 场景化实操
- 模拟扫码支付、线上挂号等真实场景演练
- 设置“智能设备帮办点”提供常态化辅导服务
- 分层教学
- 建立“银龄学员档案”,按熟练度分班教学
- 提供在线答疑、微信群指导等延续性支持
三、安全防范教育
- 防诈知识普及
- 重点讲解验证码防护、支付安全及陌生链接识别
- 分析直播陷阱、投资理财诈骗等典型案例
- 安全工具应用
- 指导设置紧急呼叫、隐私权限管理等防护功能
- 发放《老年人用机指南》强化风险意识
四、后续服务保障
- 资源拓展
- 录制教学视频通过社区视频号传播,扩大覆盖面
- 联合高校志愿者团队形成长期帮扶机制
- 需求反馈
- 通过问卷调研动态调整课程内容
- 定期举办进阶培训(如短视频创作、电子相册制作)
五、成效与意义
- 社会价值: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提升生活质量与社会参与度
- 情感联结:通过视频通话等功能增进亲友沟通,缓解孤独感
- 社区治理:营造敬老助老氛围,增强社区凝聚力
以上模式可结合本地老年人需求灵活调整,优先覆盖高频生活场景,注重培训的实用性与趣味性。同时建议引入公益组织、科技企业等社会资源,形成多方协作的智慧助老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