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壳品检培训流程
以下是手机壳品检培训流程的标准化操作框架,综合多个检测环节及管理要求:
一、原材料检验
-
材质成分分析
- 检测原材料中的化学成分是否符合环保标准(如ROHS 2.0限值要求,涵盖铅、镉、汞等10项有害物质)。
- 验证材料类别(如硅胶、PC、金属等)与设计规格的一致性。
-
环保性能验证
- 通过第三方实验室进行ROHS检测,确保材料无毒害物质残留。
二、生产过程检验
-
工艺参数监控
- 检查注塑温度、成型时间等关键参数是否符合工艺文件要求。
- 抽样检测半成品尺寸精度(如孔位、边缘公差)。
-
表面处理检查
- 验证喷涂、电镀等工艺的均匀性及附着力,避免色差、气泡等缺陷。
三、成品检验
-
外观与尺寸检验
- 目视检查表面是否有刮痕、毛刺、污渍等外观瑕疵。
- 使用卡尺/投影仪测量关键尺寸(如摄像头开孔、按键位)是否达标。
-
物理性能测试
- 硬度测试:评估抗划伤能力(如邵氏硬度计)。
- 耐磨性测试:模拟日常摩擦,检测表面磨损程度。
- 抗冲击测试:通过跌落试验验证防摔性能(如1.5米高度多角度跌落)。
-
环境耐受测试
- 高低温循环:-20℃至70℃环境下测试材料稳定性。
- 耐化学腐蚀性:接触汗液、酒精等液体后观察形变或腐蚀情况。
-
功能性验证
- 气密性检测:使用气密仪测试密封性,泄漏值需≤50 Pa。
- 信号干扰测试:确保手机壳不影响电磁波传输(如Wi-Fi、蓝牙信号)。
四、报告与记录
- 数据整理
- 汇总检测数据,生成电子版记录(含不合格项及改进建议)。
- 报告签发
- 由授权签字人审核后出具正式质检报告,需包含检测标准、方法及结论。
五、培训重点
- 标准掌握:强调ROHS 2.0、中国ROHS等法规要求。
- 仪器操作:培训硬度计、气密仪等设备的规范使用。
- 缺陷判定:通过案例教学明确外观/功能缺陷的接收标准。
以上流程需结合企业实际工艺及客户要求调整,并定期更新检测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