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手机培训工作汇报
老年人手机培训工作汇报
一、工作背景与目标
随着社会数字化转型加速,老年人面临“数字鸿沟”问题日益凸显,尤其在就医挂号、移动支付、社交应用等场景存在操作障碍。为落实“智慧助老”政策要求,本年度重点围绕“基础操作普及”“反诈知识宣教”“生活场景应用”三大方向开展培训,帮助老年人跨越技术壁垒,融入智能社会。
二、实施情况与成效
-
培训体系构建
- 课程设计:以“需求调研先行”为原则,结合老年人实际生活场景(如医院挂号、微信视频通话、健康码使用)编制教材,采用“图文+视频+实物演示”多模态教学方式。
- 师资力量:联合社区志愿者、通信企业技术人员(如移动、联通)组建讲师团队,确保专业性与服务耐心度。
- 安全保障:增设网络安全专题课程,通过案例解析常见诈骗手段(如虚假链接、冒充亲友),提升老年人风险防范意识。
-
落地执行亮点
- 社区联动:深入街道活动室开展“面对面、手把手”教学,针对视力弱、接受慢的学员提供“一对一”辅导,确保“教会为止”。
- 激励机制:设立“学习标兵”称号,对积极参与的老年人颁发证书并组织经验分享会,激发学习热情。
-
成果数据
- 全年累计开展培训活动23场,覆盖老年人860人次;
- 95%以上学员掌握基础功能(如微信聊天、拍照、无线网络连接);
- 80%以上学员能独立完成医院挂号、生活缴费等操作。
三、存在问题与改进方向
-
现存短板
- 部分高龄老人接受能力有限,需增加课后巩固环节;
- 培训内容更新滞后于技术迭代(如新版本APP功能变化)。
-
优化措施
- 分层教学:按学员基础分设“入门班”与“进阶班”,针对性强化薄弱环节;
- 动态更新课程:联合通信企业建立“技术更新同步机制”,每季度调整教材内容;
- 线上辅助平台:开通“助老服务热线”与微信答疑群,提供持续性技术支持。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 扩大覆盖范围:向农村地区延伸培训服务,重点解决留守老人“用机难”问题;
- 资源整合:与公益组织合作,争取智能设备捐赠,降低老年人学习门槛;
- 长效跟踪:建立学员档案,定期回访使用情况,收集反馈优化课程体系。
总结:本年度培训工作通过精准化课程设计、社区深度参与及多维度资源整合,有效提升了老年人智能技术应用能力。未来将持续完善服务体系,助力老年群体共享数字发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