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老年人玩手机培训情况
2025年老年人智能手机培训情况总结
以下是当前各地开展的老年人智能手机培训活动主要特点及成效的综合梳理:
一、 基础教学与实用功能结合
- 基础操作:包括开关机、拨打电话、收发短信、微信使用等基础功能教学,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分步骤讲解。
- 高频场景应用:针对就医、出行、购物等需求,重点教授网约车预约、外卖点餐、互联网医院挂号、网购退换货等技能,通过投屏演示和“一对一”实操提升学习效果。
二、 培训形式多样化
- 线下教学:以社区活动室为场地,采取“手把手”“面对面”教学模式,配备网格员或志愿者作为“银发辅导员”,确保老年人随问随答。
- 辅助工具:制作图文手册、录制操作视频,方便课后复习;针对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上门教学服务。
- 防诈教育:融入“智能安全课堂”,讲解WiFi连接、支付安全、验证码防护等知识,发放《老年人用机指南》强化风险意识。
三、 长效服务机制
- 跟踪服务:建立“银龄学员档案”,通过网格微信群提供在线答疑,并在社区设置“智能设备帮办点”,由志愿者轮值提供常态化指导。
- 资源整合:部分街道通过视频号发布教学视频,扩大覆盖面;联合老年人子女参与培训,增强家庭支持。
四、 成效与社会反馈
- 老年人通过培训掌握了预约挂号、视频通话等技能,减少了生活不便,同时提升了防诈能力。
- 多地形成“课堂培训+驻点帮办+云端指导”的三维服务体系,老年人学习热情高涨,普遍反馈“学习后操作更自信”。
五、 未来优化方向
- 针对前期培训效果参差的问题,部分单位计划优化宣传方式(如办事大厅定向通知)、增加激励机制(如发放小礼品),并强化培训后的回访与巩固教学。
典型活动案例:
- 南京太平村(2025年3月):以基础功能教学为主,现场互动热烈,老人反馈“与家人联系更紧密”。
- 济宁高新区接庄街道(2025年3月):聚焦高频生活场景,结合防诈教育,建立长效服务机制,获评“三维服务体系”典范。
- 和桥镇(2024年4月):通过“无限循环教学”和个性化答疑,帮助老人掌握挂号、拍照等技能,学员表示“节省大量时间”。
以上信息综合了当前主流培训模式及创新实践,反映了各地助力老年人融入数字社会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