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手机使用规范培训


高校手机使用规范培训核心要点

一、基本原则

  1. 携带管理
    学生原则上不得携带手机进入校园,特殊情况需家长提交书面申请并报备至班主任及主管部门‌。经批准后,手机须存入学校统一保管柜,禁止带入课堂‌。
  2. 教学秩序优先
    禁止在教学时间(含自习、考试)使用手机,包括接打电话、收发信息、游戏娱乐等行为‌。

二、使用规范

  1. 时间分层控制
    • 禁用时段‌:上课、考试、自习期间全程关闭手机‌。
    • 开放时段‌:课间、午休、放学后允许使用,但不得影响他人‌。
  2. 场所分域管理
    • 禁止区域‌:教室内禁用手机,教学区需静音或关机‌。
    • 开放区域‌:走廊、操场、食堂等公共区域可有限使用‌。
  3. 特殊场景管理
    • 艺术节、体育节等大型活动禁止携带手机,如需拍照由班级指定专人使用相机‌。
    • 教师不得布置需用手机完成的作业‌。

三、安全管理要求

  1. 隐私与数据保护
    • 禁止通过手机存储、传输涉密信息或敏感文件‌。
    • 避免点击未知链接或下载非官方应用,防范恶意软件‌。
  2. 充电安全
    • 使用原装充电器,避免在易燃物附近充电,禁止私拉电线充电‌。
  3. 丢失应急处理
    • 立即远程锁定或擦除数据,修改重要账户密码‌。

四、违规处理机制

  1. 初次违规‌:收缴手机并通报家长,需提交书面检讨且取消评优资格‌。
  2. 多次违规‌:视情节给予停课、取消寄宿资格等处分,严重者移交公安机关‌。
  3. 态度恶劣‌:加重处罚并通知家长到校配合教育,记录综合素质评价档案‌。

五、配套保障措施

  1. 替代通讯方案‌:校园内设置公共电话,建立班主任沟通热线‌。
  2. 教育引导机制‌:通过主题班会、心理辅导、案例警示等形式强化学生自律意识‌。
  3. 物理管理工具‌:配备手机存放柜,结合监控设备落实分区域管理‌。

培训要点总结

  • 操作流程‌:申请备案→统一保管→分时分区使用→违规处置。
  • 责任划分‌:学生自主管理为主,教师巡查为辅,家校协同监督‌。
  • 安全红线‌:涉密信息、充电隐患、隐私泄露为三大重点防控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