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断一个化学反应的熵变


一、化学反应速率

衡量化学反应快慢的重要指标。

1. 定义: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变化量。

2. 表示方法:单位时间内反应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

3. 计算公式:v=Δc/Δt(平均速率),单位:mol/(L·s)。

影响因素:

(1)内因:反应物的性质是决定反应速率的关键因素。

(2)外因:反应条件,如温度、压强、浓度等。

注:参加反应的物质为固体和液体时,由于压强的变化对浓度几乎无影响,反应速率可视为不变。

二、化学平衡

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进行至正逆反应速率相等,组成成分浓度不再改变的状态。

特征:

逆(研究前提是可逆反应)、等(同一物质的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动(动态平衡)、定(各物质的浓度与质量分数恒定)、变(条件改变,平衡发生变化)。

判断依据:

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方法和依据。

影响因素:

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需要注意的是,改变压强不能使无气态物质存在的化学平衡发生移动。

催化剂对平衡不移动,但会影响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所需的时间。

勒夏特列原理指出,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条件之一(如温度、压强、浓度等),平衡会向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化学平衡常数K是一个重要的参数,它与温度有关,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无关。

根据化学平衡常数K的大小可以判断可逆反应的进行程度以及反应的热效应。

若温度升高,K值增大,则正反应为吸热反应;若温度升高,K值减小,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三、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描述体系的混乱度的状态函数——熵(S),体系趋向于有序转变为无序,导致体系的熵增加。

同一物质在气态时熵值最大,液态时次之,固态时最小。

在温度、压强一定的条件下,化学反应的判读依据为ΔH-TΔS的大小。若ΔH-TΔS〈0,反应能自发进行;若ΔH-TΔS=0,反应达到平衡状态;若ΔH-TΔS〉0,反应不能自发进行。

注意:ΔH为负,ΔS为正时,任何温度反应都能自发进行;ΔH为正,ΔS为负时,任何温度反应都不能自发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