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HR三支柱模型
随着越来越多的大企业如腾讯、华为实践并落地HR三支柱体系,越来越多的企业管理者和HR开始关注HR三支柱。对大多数人来说,他们对HR三支柱的理解仅限于概念或企业HRBP分享的案例中。
今天,我们来深入探讨HR三支柱的前世今生,实际使用和具体工作内容,帮助大家更深入地理解这一体系。
一、HR三支柱的前世今生
人力资源领域的变革始于对旧有模式的反思和挑战。托马斯·斯图沃特的声音激起千层浪,引发了人们对人力资源及其管理部门的大讨论。面对挑战,戴维·尤里奇通过《A New Mandate for Human Resources》、《Human Resource Champions》等作品,为人力资源正名。他提出的四象限模型,指出了人力资源如何放眼业务、深入业务。在此基础上,“HR要像企业一样运营”的理念兴起,推动了人力资源三支柱模型的诞生。这一理论在腾讯和华为等企业中得到了实践。
二、HR三支柱模型详解
三支柱模型中,每个角色都有其独特的职责。HR-COE(人力资源专业知识中心或人力资源领域专家)精通某一领域,为业务单元提供专业的人力资源咨询。HRBP(人力资源业务合作伙伴)是沟通协调的能手,确保管理人员得到有效支持。HRSSC(共享服务中心)则负责基础服务工作,确保服务交付的一致性。
三、HR三支柱模型的适用条件
尽管许多企业宣称进行了转型,但真正实施HR三支柱模型的企业并不多。通过对国内网站的数据整理发现,北上广深地区对HRBP模式的推行更为显著,更多的民营企业在使用HRBP模式,而国企、合资企业、外资企业的使用相对较少。值得注意的是,HR三支柱模式更适合管理水平和人员素质较高的企业。
四、HR三支柱实操流程建议
在、入职管理、培训、绩效管理、薪酬管理等各个环节中,三支柱模型都有具体的操作流程。例如,COE负责制定计划和流程,BP与业务部门沟通确认需求,SSC则负责发布信息和反馈等。
六、HRBP的管控模式
不同企业对HRBP的管控模式有所不同。大多数企业存在三种模式,需要根据企业自身情况进行选择和管理。在沟通中不断优化和调整,以确保HRBP的有效运作。通过深入了解和实践HR三支柱模型,我们能更好地为企业提供服务,推动企业的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