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黄萝卜丝纹图片大全


——江亭

002

梅鹊图 桔皮黄田黄冻石 林清卿 (1876-1948)

尺寸:4.6 x 3.9 x 1.6,重量:46g

此件作品曾刊载于「寿石雅集」,福建美术出版社2010年版,P139。

这是我常常把玩的一方印石,其材质色泽上乘,属于田黄上品。宝光内蕴,仿佛美玉般透出石面。一握在手,温润之感即沁手而来,令人不忍释手。这件藏品是从日本回流而来,原本应有印面,但经过流转,印面已被磨去。按常理,每次转手都会有所增值,但收藏之道,关键在于慧眼识珠,果断出手。对于那些不是随时可购的珍品,时间的流逝只会让曾经的些许价差变得微不足道。

此作品的薄意主题梅鹊争春,是林清卿擅长的题材。他刻画的喜鹊姿态自然,梅枝疏密有致,繁而不乱。更为精彩的是,他能利用稀薄的石皮,刻画出寒梅的老干、劲挺的主要枝条,以及仿佛仍能颤动的新枝。这三种不同的枝干态样,通过他的刀笔,呈现出不同的韵味,且空间感布局精妙。虽然刻层在同一平面,但呈现出景深之感,展现出笔意与美感。有人称赞道:“清卿画石之画纸所能及也”,此等功力,实在令人赞叹。

有时候,看似简单的东西,实则内涵丰富。分享这件作品,是希望藏友们能从中领略到传统工艺的魅力。鸟(喜鹊)的形态,虽只是寥寥几笔勾勒出的轮廓,却体现了花鸟画的精髓。其他的薄意名家也刻鸟,但多数线条僵硬,画意不足。而梅树的枝条,流畅的线条仿佛绘画中一笔到位的美感,这需要极高的技艺。在近年来的拍卖会上,也有不少以梅树为主题的薄意作品出现,但多数梅树枝条呈现曲折波浪形,不够自然。林清卿的雕刻技艺,接近“一刀而就”的境界,实在令人钦佩。

由于这是本系列中首次介绍田黄,所以多聊几句。田黄的色调丰富多样,但以色调浓正为贵。只要是色浓醇厚且通灵的田黄,必有宝光。再加上特有的“田味”,便是无争议的好田,也是收藏的首选。从图片中可以看到,此藏品的背面呈现出雾光状态,但宝光仍由内而外透出来,非常明显。关于色调,我倾向于认为是“桔皮黄”,因为我自己也有红气更浓的田黄收藏。其实,“桔皮黄”与“桔皮红”的差别在气的饱和程度,个人并不十分在意。除了“煨红”之外,我未曾见过真正纯红色的田黄,即使是被认为是红田的,也是一种由黄到红的过渡色调。田黄的纹理犹如许多人所说的“萝卜丝纹”,其实有多种不同的纹理形态。此件石头的纹理是最正常、最标准的田黄丝纹,可以作为辨认田黄萝卜丝纹的基本标准器图片。在寿山石中,与田黄容易混淆的掘性杜陵或坑头田,都不会有这种纹理。至于石皮方面也有一些细节可以分享……对于田黄的收藏我还有一些个人看法想和大家聊聊:田黄石是寿山石中最珍贵的存在它的地位无可动摇对于它的材料价值我非常看重因此我更愿意投入资金购买那些无争议的田黄而不是去冒险购买那些不够开门的疑似田黄至于所谓的上坂田和中坂田下坂田的概念我们现在也比较模糊了即使是行业内的专家也大多只能分辨出这是田里的田黄还是溪里的田黄至于那些所谓的溪里的田黄我也并不否认它们真实存在但在鉴别过程中可能会存在一些猫腻特别是最近几年出现了一些所谓的类田黄它们并不是真正的田黄却被一些商家吹得天花乱坠对于新手来说我是不建议购买这些的对于那些还在犹豫的朋友我可以建议你们集中在那些比较安全的田黄比如那些由福州一线名家雕刻的在样式上比较少见的作品这样的作品相对来说更加安全些也更有收藏价值些。另外不得不说的一点是人的因素和人性也是很重要的......能够正确辨别真实珍贵的艺术品需要的不仅仅是知识和技巧更多的是对艺术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理解以及对人性的理解这也是收藏的精髓所在吧!下期预告:林清卿大师的《杏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