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与浓硫酸反应-碳和浓硫酸反应方程式双线桥


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的转移情况,通常采用两种表示法:单线桥法和双线桥法。

(1)单线桥表示法

意义:用于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总数,即不同元素原子或离子间电子得失的情况。它标明了“谁给谁”。

表示方式:箭号通常绘制在等式的左侧,箭头上标明电子转移的总数。特点为箭头指向的物质为氧化剂(在自身氧化还原反应中,指向的元素起氧化作用)。

(2)双线桥表示法

意义:用于表示同一元素原子或离子间的电子得失情况及氧化、还原过程,即“谁变谁”。

表示方式:箭号需横跨等式两边,且至少有两根箭号。箭号上标明“得到”或“失去”,也可用“+”或“-”来表示,随后写出具体的电子数目。

对于分子内的氧化还原反应,尤其是歧化反应,使用单线桥可能不够方便,而双线桥则更为适用。虽然双线桥较为直观,但绘制过程稍显繁琐;而单线桥则较为简单,能直接看出氧化剂。双线桥法常用于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在评分时,无论使用哪种表示法,只要正确表示了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方向和总数,均被视为正确。

实际上,单线桥和双线桥的区分并不完全取决于桥的数量。即使有两根或三根线桥,也不一定是单线桥,而双线桥则不可能只有一根线桥。判断是哪种线桥的关键在于看线桥是在等式的左边还是横跨了等式的两边。

以硫铁矿燃烧的氧化还原反应为例,我们分析两种表示法的应用:

双线桥法是一种微观分析法,强调元素的价态变化和电子转移;而单线桥法则是宏观综合法,关注整体的氧化还原过程。

操作步骤简要说明:

1. 标好价:为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元素标出其化合价。

2. 列变化:使用线桥列出同一元素在化学反应前后化合价的变化,确保箭头从反应物指向生成物,且两端对准同种元素。

3. 求总数:计算反应前后得(失)电子的总数。

4. 查守恒:验证得失电子的总数是否相等。

需要注意的是,某些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在表示时容易出错。例如,铝与NaOH溶液的反应中,需注意水的氧化作用及复分解反应的特点。又如在HCl和KClO3反应中,应遵循同种元素化合价变化规律,确保表示法的准确性。

学生在书写这两种表示法时可能遇到的问题包括箭头方向、数量及含义的误解等。涉及多个元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应注意分开标出得电子和失电子的情况,以避免混淆。

练习题:

以下化学方程式可供练习配平技巧:

2Na2O2 + 2CO2 = 2Na2CO3 + O2

3Fe(NO3)2 + 9HNO3 = 3Fe(NO3)3 + NO + 2H2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