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语文核心素养16字


由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专业会主办的“第二次语文教学研讨会”与年度盛大的“小学语文特级教师高端论坛”于6月12日至13日在乌鲁木齐市顺利召开。此次会议聚焦于“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语言文字运用”的主题,旨在深化语文教学,提升教学质量。陈先云理事长在会议上发表了总结性发言,现将他所提出的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清单分享如下,供大家在研究中参考。

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清单

随着社会发展的变革,小学语文教育的必要性愈发凸显。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们应从四个维度来理解并培养小学语文的核心素养。

一、语言理解能力

学生应能够理解文本的主要内容,掌握文本表达的特点;积累优美的、有新鲜感的语言材料,并培养初步的语感。

二、语言运用能力

学生应根据具体的语境和任务要求,结合自身的言语活动经验,进行口头和书面表达。他们的交流应当流畅,表达应做到文从字顺。

三、思维能力

在阅读、表达等言语活动中,学生应主动思考;运用想象与联想,对客观事物和语言文学形象形成初步认识;并具备初步的评判意识。

四、初步审美能力

学生应感受到汉字之美,培养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同时体验到人性之美——真善美,从而形成初步的审验。

陈先云理事长还深入探讨了语文核心素养的实施途径。他强调,素养并非先天就具备,而是需要通过后天的培养和反复训练才能形成。这就引发了我们对于训练的思考:何为训练?训练什么?如何进行训练?

在整体结构中,语言理解与运用是基础层面。语言与思维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的培养都建立在语言理解与运用的基础之上,是在提升语言理解与运用能力的过程中得以实现的。

实施语文核心素养的途径多种多样,包括阅读系列课程、表达系列课程等;听、说、读、写也都是实施的重要途径。而生活更是语文学习的广阔天地。听读多属于理解语言的范畴,而说写则多属于运用语言的范畴(尽管其中存在一些模糊地带,但值得我们深入研究)。阅读不仅仅局限于课本,而应树立大阅读的观念,鼓励学生多读、多思。

语文教学还需注意保护儿童的天性,如好奇心、可塑性、善模仿和喜探究等特质,以此为出发点,推动语文教育的创新与发展。